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规定,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并因而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隶。该规定(     
A.打击了封建的地主阶级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革除了落后的社会风俗D.废除了旧的土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对士人人身控制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透露了经世致用的意识
2023-10-23更新 | 32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37次组卷 | 9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是引发一战的重要因素
C.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德俄两国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2023-05-28更新 | 350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对世界历史新阶段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始松动B.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D.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6 .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2-12-09更新 | 334次组卷 | 48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山东专用)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一战期间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中国报界予以高度关注。1917-1918年,《华工杂志》《大战事报》《银行周报》《欧战实报》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法国罢工运动、英国罢工运动等。中国报刊对劳工问题的关注(     
A.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提升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来临
C.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掀起了中国反帝爱国的新浪潮
8 . 下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这些文件(     
时间文件成果
1215年《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A.反映了国王与议会矛盾尖锐B.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C.标志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D.形成以法律限制王权的传统
9 . 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     
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
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2022-11-01更新 | 502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所著《帝范.崇文》中有如下记述:“当乎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合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焉。”据此可知唐太宗(     
A.认识到治国应该因势而异B.推崇科举制度
C.主张提升官员的文化素养D.推崇儒学复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