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戊戌变法失败后,变法风气仍然长存,“风气渐开,已有不可抑压之势”,人们坚信:“此百日中新政,中国将来必仍举行,此时遏之愈甚,再举行之期益速耳。”由此可知,戊戌变法(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C.唤醒了民众革命激情D.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同年7月25日,他在关岛阐述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的“尼克松主义”,继而他又在1970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主张美国“需要一个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尼克松的这些主张(     
A.表明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B.以调整欧美关系为宗旨
C.使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D.受国内外局势变化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     
A.重农抑商B.废除特权C.奖励耕战D.厉行法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69年,明治政府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意见,决定修建京滨铁路。建成后,“洋货”“洋风”“洋俗”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它与东京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象征。京滨铁路的修建(     
A.促成了立体化交通格局的形成B.消除了“文明开化”的阻力
C.发挥了近代化改革的示范作用D.得到了欧洲国家的大力支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1958年,为支援祖国大西北建设,先后有1472名教职员工从上海交通大学迁到了西安,其中有教授、有年轻的讲师,也有学校教学工厂的技工,以及幼儿园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迁人。

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举措,影响巨大、意义深远。西安交大西迁馆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排列着46位西迁教授。第二行左起第一位,就是周惠久。195896日,将近50岁的周惠久一家七口坐着火车来到了西安。迁校西安后,他率先在大学开设金属机械性能课程,并先后主编《金属机械性能》教科书和《机械工程手册》的“材料   强度篇”,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金属力学性能条目,为我国材料   强度学科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惠久教授在金属材料   强度科学方面造诣极深,他所阐明的“多次冲击抗力理论”被列入19631964年国家重大科研成果104项。他领导的“低碳马氏体强化理论及应用研究”课题,获得了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他出席了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材料   大会及第六届国际热处理年会,并应邀在开幕式上作了主旨学术报告。

——摘编自陈小玮《交大西迁人的家国情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大学西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惠久教授的主要成就及体现的西迁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   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屡屡提及批评古人,“我想一定要同法官断狱一样,须得十分周详,然后才不致有所冤屈。法官是依据法律来判决是非曲直的,我是依据道理。道理是什么呢?便是以人民为本位的思想。合乎这种道理的便是善,反之便是恶。我之所以比较推崇孔子和孟轲,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在各家中是比较富于人民本位色彩的。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作过一些零星的研究。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更简单地说,主要是凭自己的好。因为出于恶,而加以研究的人物,在我的工作里面究竟比较少。我的好恶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

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义提出:“历史是发展的,我们评定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以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加以全面地分析,这样就比较易于正确地看清他们在历史上所应处的地位。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从全面来看问题,应该从他的大节上来权其轻重,特别要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无贡献。”

——摘编自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替曹操翻案》等(195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沫若提出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及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郭沫若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司制度历史悠久,土司虽然接受中央王朝册封的官爵名号,但实际上属于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明清两朝,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大小土司拥兵自重,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改土归流”因此被统治者提上议程。改土归流始于明初,大规模推行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完成于清末。明成祖在平定贵州土司叛乱后,在黔地设立贵州承宣布政司,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府和乌撒府划归贵州,原属湖南的六卫及原属广西的红水河以北之地亦划归贵州,建立行省。永乐十八年(1420),政府强制土司弟子入学接受儒家教有,教授四书五经,发展土司儒学。雍正时期,政府废除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令,大量汉民进入湖广地区,与当地的土民、苗民进行商业、农业互通;同时通过大规模的西南移民政策,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儒释道文化带入黔东南,从而促进了贵州及西南地区的发展。

——摘编自王勇《试论土司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意义。
2022-04-27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三次适应性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李靖(571-649),唐初名将。李靖一生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破东突厥,西定吐谷浑。东突厥善机动作战,颉利“兴师岁入边,下不堪苦”,“岁大饥,裒敛苛重,诸部愈贰”。据此,李靖撇开大军,仅率三千骑兵突然逼近突厥主力。突厥仓皇撤退,李靖趁机袭取定哀,那些心怀叛志的酋长纷纷脱离颉利。只此一战,遂使东突厥土崩瓦解。“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萧铣降后,李靖极力反对“籍没其家(铣之将帅之家)以赏将士”,“江汉之城闻之,莫不争下”。平辅公祏时,“丹阳连罹兵寇,百姓凋敝,靖镇抚之,吴楚以安”。唐太宗曾赞叹:““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其卿之谓乎?”李靖提拔苏定方于卒伍间,阴山一战,使之成名。高宗朝,苏定方曾战突厥,屡立奇功;讨高丽,破故于坝江。

——摘编自刘巨《略论唐将李靖的战略和武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靖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靖成为一代名将的原因。
2022-04-22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开始俄国地方自治改革,地方自治机构从事公众服务和一些慈善事业,各地扫盲委员会举办识字班、开办图书馆等活动来普及教育,提高了地方自治局在民众中的信誉。改革赋予民众参与地方自治的权利,激活了俄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人们要求政治自由,要求真正实现自身的利益。亚历山大二世在不威胁专制统治和沙皇权力的情况下,用地方自治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地方自治机构既把沙皇政府的合法性作为其发展的唯一动力,但又试图从羽翼丰满的沙皇专制体制下解放出来,真正独立行事。结果俄国中央和地方自治机构之间出现下一种既对立又合作的局面。

——摘编自齐小艳《19~20世纪初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作用及地位》


(1)据材料,如何理解俄国中央和地方自治机构之间“既对立又合作”。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地方自治机构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村公社是传统俄国的基层组织。农民不但依附于领主,还依附于公社。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公社保存下来并不断强化。与此前相比,公社有了正式的法律名称“村社”。领主对村社的管辖由国家对村社的管辖所代替,领主管理机构撤出,政府指派的米尔调解员进行监督。村社以上的乡在改革前由国家任命官吏,改革后则改为由各村社推选管理人员。由于赎买土地的契约不是同农户,而是同村社签订并以连环保方式缴纳的,改革后村社的经济职能实际上有所强化。同时由于地主割走大块土地,村社份地减少,随着农户分家现象增多,土地重分越益频繁,农民的份地也越来越零碎。村社强化造成的大锅饭现象严重阻碍了俄国农业的改良,但由于统治者的支持直到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才最终废除。

——摘编自金雁、秦晖《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村社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861年村社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