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5 道试题
1 . 巴尔干部分地区曾先后落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在反对这两个帝国的斗争中,巴尔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另外,沙皇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支持塞尔维亚人的统一主张,而奥匈帝国则坚决反对塞尔维亚独立,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斗不断。这表明(     
A.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逐渐加剧B.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C.巴尔干地区紧张局势日益升级D.俄国在国际问题上更注重伸张正义
2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3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刘姜任转运使前,漕运弊病百出,运转速度迟缓,斗钱运斗米,强制劳役转运,民怨沸腾。晏即盐利顾佣分吏督之,随江、污、河、渭所家。故时转运船琳州陆运至扬子,斗米费钱十九,晏命囊米而载以舟,减钱十五;繇扬州距河阴,斗米费钱百二十,姜为歇皇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解,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上三门,号“上门填闭船”,斗米减钱九十。调巴、蜀、襄、汉麻泉竹筱为绚挽舟,以朽索腐材代薪,物无弃者。未十年,人人习河险。江船不入沛,污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污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轻货自扬子至沛州,每驮费钱二千二百,减九百,岁省十余万婚。又分官吏主丹杨湖,禁引溉,自是河潜不涸。

——节选自《新唐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槽运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槽运改革的意义。
2023-09-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二十一条”引起的政治风潮刚刚开始消歇,袁世凯就公开打出了复辟帝制的旗帜,梁启超对袁世凯完全失望。1915820日,走上反袁的道路。与此同时梁与蔡锷密商倒袁计划,按照梁启超的指示,梁启超已由天津秘密抵达上海,与蔡锷等人函电往来,起草文告;又与广西都督陆荣廷秘密联络,稳定东南,孤立袁氏。冯国璋同意决不与护国军开仗。此后,与江西将军李纯等八将军联名致电袁氏,要求速行取消帝制,梁启超应陆荣廷的邀请,直接参加护国运动。56日,梁启超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进一步推动了护国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梁启超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走上反袁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梁启超在护国战争中的作用。
2023-09-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姜绍祖(1876-1895), 台湾新竹人,祖籍广东,著名抗日英雄。1895年春,姜绍祖因痛恨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不愿当亡国奴,于是自散家财,在北埔一带募集乡勇500余人,抵抗由基隆、台北南进的日本侵略军,并联络徐骧、吴汤兴等各路抵抗军,全力配合,协同作战。他曾在新竹大湖口地区打击进犯的日军近卫师团。不久,日军重兵压境,姜绍祖力战不屈被俘。侥幸脱身后,姜绍祖到北埔,再募乡勇壮丁,与日军奋勇作战。同年6月18日,姜绍祖再率义军向新竹城东门发动进攻,在徐骧义军及广大群众的支援配合下,反攻取得重大胜利。同年7月月底,率军攻城时遭到日军拦击,姜绍祖率百余名战士退入竹林中继续战斗,因力竭不支,最后与七十多名战士一同被俘殉国,他牺牲时年仅19岁。他在狱中留下绝命诗一首以述壮烈成仁的慷慨:“边戍孤军自一枝,九回肠断事可知;男儿应为国家计,岂敢偷生降敌夷。”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姜绍祖抗日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姜绍祖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023-09-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百日维新”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告诉皇帝:“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不烧掉他们;只要你不剪掉辫子,我就不会干预。”据此可知(     
A.清廷内部达成改革共识B.皇帝已掌握政府的实权
C.慈禧接受有限度的改革D.维新变法的障碍已扫清
7 . 1938年3月,希特勒不费一枪一弹,吞并了奥地利。事件发生后,英法不仅没有对德采取制裁措施,而且拒绝了苏联有关“欧洲和平”的建议。这可用于说明(       
A.绥靖政策将世界引向大战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分裂
C.欧洲战争策源地逐步形成D.雅尔塔体系遭到了破坏
2023-09-03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8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9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璟(663737年),邢州南和(今属河北)人,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进士及第后入仕。武则天时,宠臣张易之诬陷宰相魏元忠、张昌宗犯大逆不道之罪,御史中丞宋璟犯颜直谏,依法追究二张罪行,武则天不得不让步。中宗时因直谏被挤出朝廷,外放多州任刺史或长史,其无论任职何处,都“政清毅,吏下无敢犯者”。睿宗时,宋璟针对前朝外戚大量卖官现象,上书请退未经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睿宗下诏,规定文官选任必经吏部,武官选任必经兵部。716年,唐玄宗诏广州都督宋璟回朝为相,广州吏民自发地为宋璟立“遗爱碑”,褒扬其在主政广州期间的功德。宋璟获悉后亲赴广州说服官民砸毁“遗爱碑”。据载:“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积;刑赏无私,敢犯颜正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732年,宋璟多次请求告老还乡,玄宗仍称之为“国之元老”。

——据《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璟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璟取得贡献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