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皇五帝、禅让制、邦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竹书纪年》有“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的记载。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这表明最高权力的更替(       
A.具有一定的民主性B.遵循选贤举能原则
C.带有浓厚宗法色彩D.体现了强力的作用
2 . 陶寺遗址(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位于晋南襄汾县陶寺村。在此,考古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观象台、农时节令历法等。这些考古发现(     
A.反映出奴隶制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B.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现象日益加剧
C.有助于探索阶级及国家产生的历史D.印证了陶寺遗址深受良渚文化的影响
3 . 黄河、长江为原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也带来了频繁的水旱灾害。大禹面对洪水,“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九山”;面对灾荒,“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指挥各邦国人民疏通水道、兴修水利,在各邦国之间调度粮食。这些举措的深远影响在于(     
A.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条件B.标志着政权国家的产生
C.为禹登上王位赢得了威信D.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
4 . 《竹书纪年》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禁闭、阻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朱于丹水。”该记述(     
A.可用于研究早期国家的建立B.符合后世对禅让制的基本认知
C.可作为研究部落时代的信史D.反映出权力更替中的斗争色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学者研究,禹在整个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治水范围遍及豫东、鲁西、淮北、河北等广大区域,参与的氏族、部族众多,著名的有涂山氏、皋陶氏、伯益氏、横革氏、直成氏、共工之从孙四岳等,因此文献说“执玉帛者万国”。这可用于说明,大禹治水(     
A.根源于统治疆域扩大B.得益于集权政治发展
C.归功于部族矛盾缓和D.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
6 . 依据考古资料,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山西陶寺祭天遗址,其最为重要的礼制建筑就是观测太阳的观象台遗址。在将观象台模拟复原以后,通过实地观测,考古工作者发现陶寺的观象台能观天测象,“授民以时”。这可以用于研究(     
A.中国农耕文明的领先地位B.具备国家的初始化形态
C.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趋势D.早期文明分布区域不均
2023-12-03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昭陵实验学校等多校联考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记》记载,“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但“未有分职”。舜以“居官相事”而咨于四岳,任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弃为后稷,伯夷主礼,夔主乐,龙主宾客,垂主工师,益主虞。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职官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C.君主权力尚未集中D.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2023-11-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掌管天文历象官员),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观测天体运行),敬授民时。”这说明当时(     
A.形成成熟官僚体系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原始农业初步发展D.早期民本思想出现
9 .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尧死后,他的合法继承者舜曾让位于尧之子丹朱,而那些“诸侯朝觐者”“讴歌者”“狱讼者”却“不之(到)丹朱而之舜”。这表明(     
A.权力传承受传统影响B.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C.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D.世袭制度已经确立
2023-11-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史记·夏本记》记载,禹死后传位给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为恰,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段记载说明,在禅让制下(     
A.禹直接传位子启破坏了规则B.继承人需要得到诸部落认可
C.启的行为违背了禅让的规则D.益主动让贤体现了高风亮节
2023-10-2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