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有研究者对商代中心统治区内77座不同时期贵族墓中出土的青铜礼器进行总体考察比较,发现以觥和爵为核心的酒器组合方式几乎贯穿了整个商代。而且在殷墟各期墓葬中,虽然铜礼器种类逐渐增多,但觥、爵一直是组合的核心。这一研究成果可用于说明商代(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B.礼乐制度逐渐趋于完善
C.酿酒技术日臻成熟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2 . 夏商时期,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根据天文星象制定了历法。《夏小正》记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等内容;商朝的殷历设置了闰月,并将一年区分为春、秋两季。 材料表明,夏商(     
A.对自然界的认识有所提高B.农业发展推动社会分工
C.统治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D.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3 . 图1、图2分别为新石器时期浙江良渚古城(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商朝河南偃师古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400年)的都城规划布局图。图示的都城布局反映早期文明(     

A.借助空间秩序凸显权力B.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C.都城辐射范围较为广泛D.宫城建筑技术一脉相承
2024-03-06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经殷墟甲骨文和周代金文佐证,内外服制度确为贯穿商王朝始终的重要政治制度。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表明(  )
A.商王控制地区总是服从管理B.国家管理更加完善
C.商王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政权D.中华文化开始形成
6 . 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篮等礼器,具有中原的特征。最新发现的青铜圆头方尊是一个四羊古尊,在殷墟里面也有类似的青铜器。这表明,三星堆文化(  )
A.和中原文化具有同样的内涵B.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
C.与中原文化存在长距离交流D.青铜制造技术领先于全国
7 . “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
2022-09-02更新 | 2764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自禹、启以来,中国古史上已有中央共主传世相承千年之久。虽王朝有夏商之别,政治演进,则仍是一脉相承。这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B.早期国家发展呈连续性
C.分封制成熟于夏商时期D.夏商周帝王系一脉相承
2022-04-22更新 | 1601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盘庚即位后,商朝的政治、军事及生态环境等更加恶化,于是迁都至殷,以削弱大贵族势力,转移平民反抗;把都城迁移到原来商朝的中心区域,以建立稳定的军事基地,也使商族统治阶层时时想起祖先功业,反思自己行为。这可以印证商朝迁都原因属于
A.“去奢从俭”说B.“避水灾”说
C.“统治危机”说D.“游牧民族生存”说
10 . 在甲骨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王以下有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如“尹”、“卜”、“工”等;《尚书.盘庚)中也有“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等官名的记载。这表明商代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
C.官僚制度趋于完备D.等级秩序较为森严
2022-01-13更新 | 125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押题预测卷 (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