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都是为了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之不断裂”。而这正源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它包括但不限于5000年文明起点的中原龙山文化及其传承者夏商周早期文明的起点不断裂;皇帝祭祀及历代帝王祭祀的国家不断裂;中国人应有99%是炎黄子孙的国民不断裂;承袭黄河流域中游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及龙山文化的国土不断裂⋯⋯此外,还有玉龙神话、Y染色体及线粒体 DNA等考古学、神话学、遗传学证据。在这些文化基因中,最核心的当属以“中和”“多元一体”理念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认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选择两个不与材料重复的“文化基因”,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设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商王)名天乙。见于《世本》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记》仍之。卜辞有大乙,无天乙,罗参事谓天乙为大乙之讹。观于大戊。卜辞亦作天戊。卜辞之大邑商,《周书·多士》作天邑商。盖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讹也。且商初叶诸帝,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却大戊。皆冠以大字,则汤自当称大乙。

——摘自王国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材料二   司马迁《史记》中列传的最初排序是《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开元二十三年奉皇帝的旨意,将“老子、庄子”一篇升为列传之首。放在伯夷之前。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唐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三年敕升於《史记》列传之首,处伯夷上,于昔藏宋刻《史记》有四,而开元本亦其一为。”

——摘编自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

材料三   西人言富国学者,以农矿工商分为四门。农者地面之物也;矿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地面地中之物而制成致用也;商者以制成致用之物流通于天下也。四者相需,缺一不可。与《史记》之言,若合符节。

——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1)根据材料一,简析王国维认为商汤当称“大乙”而非“天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修改《史记》中列传择序的目的。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研究《史记》的特点,并概述影响学者研究《史记》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时期,邦国内部血缘关系很大,各邦各族采取同族人聚居的单纯组织方式,这种聚居方式凝聚成一股邦族延续生存的强烈自我意识。受血缘关系的影响,不同邦族间会产生很难消弭的文化心理隔阂,此疆彼界,互不相容,不同邦族间也会由于各种原因组成各种联合,但只限于外部联合,很难使各自的势力深入对方组织内部。作为基本的存在单位,各邦各族仍是独立的单元,因此,各邦各族独立自存又难于相互接容,致使邦国林立的局面长期存在而难以结束。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个非周族群都以政治上的从周感超越了之前的“我族”心理与认知。或者说,周朝所建立的“单血缘支配的社会”超越了每一个族群中血缘组织的力量,以分封制的形式贯彻了王权政治至高无上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统一政治认同下,每一个血缘邦族的“小我”力量弱化,一个政治体推动的“华夏”建立起来。

——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基于宗法分封制向君主集权制转变的线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时期国家形态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影响。
2023-12-0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广宗古地域是黄河故道,并且是黄河的主流区。先秦时期,多位君王曾在此建城(或建都)。商王朝第十三位王祖乙,追寻着商汤的步伐由河南内黄迁都至河北邢台,后由邢台迁都至广宗沙丘庇地,在庇地营建大都之城,立宗庙、筑社稷、造营室。定都广宗庇地期间,祖乙按职守设立官职,确定官职责任;平息东夷叛乱,推行《桑林》《大护》等歌颂商汤在广宗为百姓祈雨作舞等事迹的宫廷乐舞,演绎祭祀之乐和祭祀之舞。祖乙的大力改革,使商朝在建立约200年后出现了一派中兴盛世的气象,史称“祖乙中兴”。祖乙在位19年(在广宗庇地的时间不到10年)。其后继者祖辛(祖乙子)、沃甲(祖辛弟)、祖丁(沃甲子)共在广宗庇地执政了约82年,其间,商朝延续了祖乙时期的盛世局面。商朝第三十一位王帝辛(商纣王),后来也来到了广宗庇地,他在此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园林——沙丘苑台。相传,沙丘苑台是没有围墙的,可以用来跑马、练鹰。

——摘编自苗庭宽、张松《广宗:商代的起点在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商王祖乙迁都与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概括商王祖乙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因脱离氏族社会未远,商代尚未确立专制王权,神权在很大程度上凌驾于王权之上,表现出浓厚的神权政治的色彩。迄今为止,殷墟所发现的近15万片带字甲骨中,除极少数为商王室记事之用外,其余都是商人占卜鬼神的结果。在商代社会生活中,无一事不求之于占卜,一切依从占卜的结果而行事。商族曾与彭、韦等众多方国结成联盟,伊尹、保衡、伊陟、巫咸等人都是诸方国的首领,同时又是当时的大巫,既代表方国势力,也代表神权。各方国与担任方国联盟军事首领的商族各司其职,以实现方国联盟内部权力的均衡分配,维持联盟政体的存在。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商代,卜筮是当时人们沟通神灵的渠道,被认为代表鬼神意志,人们对卜筮绝对尊重,“各非敢违卜”。

——摘编自王奇伟《论商代的神权政治——兼论商代的国家政体》

材料二   周人建国后,对殷人的神权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周武王在《太誓》中对殷纣王的天命观作了激烈的批判,认为天命是根本不能依赖的,提出“天命靡常”的观念。在周人看来,人们无论如何祭祀上帝百神、先公先王,上天总是不可能完全顺从民众愿望的,在此基础上周人主张“天人合一”。周人打破了殷人把神权高度集中在王室手中的局面,将祭祀的权力按不同的阶层分配到上至王公、下至士的手中。西周晚期以来,随着天神威信的下降,人们对天由怀疑到指责,由指责到诅咒。尤其在春秋时期,虽然仍有不少重神事而轻人事的现象,但一些政治上的实力派人士则重人事而轻神事,如晋国的叔向和子产都是这样的人物,“民”的地位与作用逐渐被置于天道与神权之上。

——摘编自王晖、吴海《论周代神权崇拜的演变与天人合一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代神权政治观念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对商代神权政治观念的改造并分析其改造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其信仰具有狂热性,祭祀仪式铺张,不但宰杀大量牲畜还频繁采用人祭。商朝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但还未成为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殷周之际,以农业立国的周族战胜殷人,建立西周王朝,为巩固政权,以周公为代表的统治者革新了殷人的天命观,提出“天命靡常”需“敬天保民”以“祈天永命”的思想。

——摘编自谭阳《西周“敬天保民”天命观念的表现及成因》

材料二   宗法分封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打破了原有的氏族血缘壁垒,西周的诸侯国不再是单一的自然成长起来的血缘组织,而是由王族,姻亲,功臣所率领的氏族与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的新的族体。周王与诸侯之间固为臣属关系,国家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也为按地区划分居民创造了前提条件。

——摘编自任世江《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单元整体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商周时期思想观念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国家治理措施的特征。
2023-1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是得益于这个郡县制,中国的国家形态才具备了逐步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到了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之时,功不可没的郡县制更是全面取代了分封制而成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的坚实根基。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某学生在学习汉朝历史时所作思维导图局部


材料三   元世祖朝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行省和半固定化行省分沿用金行尚书省和蒙古国燕京断事官二模式,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军事需要。世祖末成宗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元行省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官府体制。行省普遍设置,有确定的辖区范围(相当于金朝一两个路),宰执衔撤销和群官负责制的形成,兼领军民和不定期迁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述论》


(1)材料一中“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在商代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思考,郡县制对比分封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AB所代表的制度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控制,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形成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发展的趋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墟考古发掘品中有来自长江中游的硬陶瓿、长江下游的原始瓷,以及与草原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羊首刀、管銎斧、弓形器等,都体现出商王朝吸纳周边文化的博大胸怀。商文化向外辐射的背后,是社会制度、礼制思想以及生产技术的输出。更重要的物品是大约有16 万片甲骨文的发现。其文字内容涉及祖先庙号、祭祀活动、狩猎征伐、天文历法、气象月相、农事百工、生老病死等。它以实物资料证实中国社会已经全面结束“史前时代”。

——摘编自唐际根《殷墟是探寻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点》

材料二       下表 河南省出土的古文字文物(部分)       

拓片(或照片)       


   

内容及数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安阳出土的大型牛骨刻辞,记载“王让争(人名)占卜一下,接下来十几天里,有没有什么事发生。果真有事。白天刮了很大的风。月黑风高的夜晚,五个羌人逃跑了”。

拓片(或照片)


   

内容及数量:殷墟郭家庄出土带有“亚址”二字铭文的青铜礼乐器

拓片(或照片)


   

内容及数量:河南新蔡葛陵楚墓出土竹简,记录了战国时期丰富的祭祀对象:楚文王、楚昭王、楚惠王、平夜文君、平夜子西等

拓片(或照片)


   

内容及数量: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山崖边距地表约1.5米深处出土的秦半两钱(秦统一六国后的货币)

拓片(或照片)


   

内容及数量:河南南阳东汉建宁四年周世雅墓发掘出土的买地铅券(铅质买地地契)

——摘编自黄剑华《商代甲骨文与殷墟考古发展》、王祁《记(考古图)著录的亚止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殷墟考古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表中文物体现的时代演化特征。
2023-10-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的文明之一……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了距今10000年前后栽培的和黍。此外,浙江上山、湖南玉蜂岩也出土了距今10000年左右栽培的稻。这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力提高,人们过着定居生活。距今约5300年前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了祭坛、积石壕、神庙、玉器等: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良绪遗址和陶寺遗址都发现了大型都邑、宫殿和权贵阶层的大墓,这表明当时社会分层和分化加剧。约4000年前,二里头遗址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由古国文明向王国文明过渡。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等区域由于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上升等环境变化,农业遭受严重打击,文化和社会转向衰落,本区域的文明进程出现挫折,转而纳入以中原地区王朝为中心的文明一体化进程。约3000年前,西周王朝封邦建国,加强了对王微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中原王朝统治得以巩固。

——摘编自王巍《中华文明奠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奴隶社会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因素。
10 . 商和西周
(1)商朝
①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最终定都于殷。
②历史遗存:殷墟遗址出土甲骨文和许多青铜器。
③政治: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在地方实行____
④疆域: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
①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1046年建立,定都镐京。
②政治制度:实行____,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③分封制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有什么影响。
a.从积极作用看:____
b.从消极作用看: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西周后期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c.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商和西周的经济
总体特点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表现农业①地位:主要生产部门
②生产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
____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手工业____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2022-09-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