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代,许多日常冠礼(男子成丁礼)、婚丧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均在宗庙进行,宗庙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亡父宗庙牌位)庙”,从异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由远到近,强调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的权威。由此可见,周代宗法制(     
A.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强化了统治者专制统治D.构建起和谐的祭祀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周初年,统治者在很多重要场合使用殷礼,但在周成王六年后,立国前“西土”风格的铜器倍受推崇,大小相次的列鼎和列簋制度雏形形成。这表明西周(     
A.青铜铸造技术更加成熟B.革除了殷礼的落后因素
C.治国理念愈益关注民生D.试图重塑社会统治秩序
3 . 西周初期,“王家”指周王个人的家庭(排除那些已建立宗族的周王兄弟)及维持其财产的管理系统,与“王朝国家”(指中央政府官员体制)均代表周王进行运作。西周后期,“王家”与“王朝国家”分离,“王朝国家”逐渐获得“自我决定的运行体系的特点”。这一变化(     
A.反映出集权体制下的局部调整B.推动了周王朝的官僚化进程
C.淡化了权力分配与血缘的关系D.表明人文精神促进理性行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仪礼·丧服传》中记载,“君,谓有地者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贾公彦在疏解此句时也说:“是诸侯之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士无臣,虽有地不得君称。”这反映了周代分封制下(     
A.存在多级君臣隶属关系B.周天子的最高权力受到挑战
C.君臣之间标准混乱无序D.宗法制确立了权力传承标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击败殷人后,将其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与当地原来的殷人——可能还有其他土著居民——同居共处,因此将其称为周人的“武装殖民”。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弱化了贵族的地位B.加速了族群间交融
C.强化了周王至尊权威D.巩固了中央集权
6 . 下表为商和西周的内外服制与分封制的简介。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名称内容
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由邦伯独立管辖,二者是在军事征服下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邦伯接受商王封号,并对其承担义务
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宗室贵族及部分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并鼓励异姓诸侯与王室联姻;诸侯则需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A.行政机构的完善B.中央集权的发展
C.社会形态的剧变D.王权统治的加强
2024-03-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殷商时期,各方国并不是国君在地方上的政权机关;周初分封,诸侯成为周王的臣子,诸侯国的政权机关即“公室”则变成了周王室在地方的政权机关。这体现出西周分封(     
A.形成了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B.增强了周天子的政治权力
C.建立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D.强化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中后期,周宣王不顾大臣的反对立鲁武公次子戏为储君。鲁武公死后,戏即位为鲁懿公,后来鲁人杀懿公而立武公长子括之子伯御。伯御因未得到周宣王的承认而被周宣王所杀,伯御成为西周鲁国唯一一个没有获得王室谥号的国君。这表明周宣王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已被废除B.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
C.尊卑等级秩序开始淡化D.王权专制得到了强化
9 . 西周时期,诸侯只要执行周王室的命令,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就会在比功、协虑、补灾、结好、交福、赞喜等方面得到周王的关怀,表现突出的还会得到周王赏赐的财物珍宝。如果诸侯出现反叛行为,周王就会起兵讨伐。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宗法分封占主导地位B.地方治理呈现理性化
C.贵族政治实现等级化D.中央集权制趋于完善
10 . 学者福山认为,夏、商时期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形成明显的国家结构,周朝才真正具备国家形式的特征。周朝统治者对夏、商以来的氏族组织和血缘关系纽带进行了重大改造,变氏族为宗族,扩“亲亲”“长长”至“尊尊”“贵贵”,建立起了一种政治等级体系。由此可知,周朝(     
A.实现权力由分散到集中B.民族文化认同意识逐渐增强
C.社会发展出现重大变革D.政治建构呈现家国同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