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春秋谷梁传》记载说,春秋战国时期,一年中农隙的时候有春菟、夏苗、秋弥、冬狩四次练兵习武。田猎时规定,禽兽跑出所设定的田猎范围之外,就不再追杀,这是取战争中不追杀奔跑的败军之义。射中的禽兽如果伤在面上、头上,就放掉不要,取“不杀投降之人”的意思;射中的禽兽太小,也放掉,取不虐幼小之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该时期(     
A.崇尚战争的技艺和勇敢精神B.严格遵循“仁”和“礼”的原则
C.贵族活动礼仪化色彩依然浓厚D.军事演习已经有明确的规范
2 . 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于是齐桓公就把燕庄公所到的地方划给了燕国,诸侯闻之,皆从齐。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重新确立B.天子共主地位逐渐丧失
C.礼乐制度的影响力犹存D.华夷文化冲突趋于缓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西周全新的制度统治之下,周天子是天下最大的宗主,地位最高。周王的嫡长子称“王太子”,是天子的“法定继承人”。其余诸子称“王子”,他们或在王室为卿大夫,辅佐天子,或被授予土地成为诸侯,从属于天子,成为王室的“藩卫”。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时期(     
A.王位继承制的开创B.夏商政治制度得到继承
C.神权与王权的结合D.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2023-02-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认为,甲骨卜辞所见商代诸侯,大部分是对“斥候”之类外派官员独立一方的既成事实予以承认的结果。而西周时期的大分封,则基于一种长远的战略规划,是为控制新征服的广大地区而采取的一项战略部署。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周时期的大分封(     
A.降低了诸侯的政治地位B.使中央集权得以完善
C.缓和了贵族内部的矛盾D.有利于强化地方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的国家形式及其结构表现为一种共主政治秩序,即“在一定地域内诸邦国中的最强者及其为首组成的联盟”“诸邦国并不直接构成共主政权下的政区,但在政治(包括宗教祭祀等)经济上存在一定的从属性规约联系”。据此可知,夏、商、西周时期(       
A.地方治理体系较为松散B.君主权威逐渐削弱
C.政治统治呈现等级色彩D.中央集权雏形初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德"者“得”也。在殷人看来,有所“得”来源于神意,这种赐予是无条件的、当然的。周人则认为这种赐予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坚信文王之所以能够膺受天命,就在于他有两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特别恭敬天命,二是让民有所得。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A.王权与神权相互结合B.以德治国观念深入人心
C.民本理念取代天命观D.敬天保民思想逐步形成
2022-03-12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政教合一C.君主专制D.等级森严
8 . 据考古发现,殷商王陵的面积大都有700至800多平方米,殷商武丁王妃妇好墓,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青铜器就有480余件。西周贵族墓地中,周公庙的“亚”字形墓却不足200平方米。西周礼制明确规定:天子亦不过九鼎八簋之礼。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礼乐制度达到顶峰B.青铜工艺有所进步
C.国家治理理念变化D.社会阶层趋于稳定
2022-01-24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多数的西周封建论者都把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看作是中国封建领主制形成的重要标志。例如,范文澜认为,西周的“天子、诸侯、采邑主都从分封里建立起自己的权力,形成了整套的统治体系”。王亚南把西周在灭商后逐渐选择和创制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划分等级和颁田制禄等一整套办法,概括地称为“封建制度”。

西周封建论者一般都认为,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把宗法制度看作是中国封建制的特点。范文澜说,西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统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里都是存在的,它对贵族领主来说是一种加强统治的力量,对农夫来说也是一种组织力量……

——摘编自林甘泉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

材料二 秦国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封建社会的这一发展,意味着农民与封建土地所有者的人身隶属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放松,或者说农奴制得到废除。

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专制主义的道路,是用农民的尸骨铺平的。在覆灭六国的残酷的战争中,以及在后来无止境的土木徭役中,死亡的农民是不计其数的,农民用自己的鲜血刷红了阿房宫,但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一副新的枷锁、一套新的剥削制度以及新兴地主阶级的赋税和徭役。因此,在农民看来,这不过是以暴易暴而已。

——摘编自翦伯贽《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封建论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宗法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作者对秦统一中国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西周初期和中期同姓公卿与异姓公卿(有姓氏可考)的占比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规模的缩小B.家国同构观念的强化
C.大一统格局的形成D.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