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国家制度有以下特点:一、君统宗法化;二、封国宗亲化。下列记载中,能对应说明两者的是
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同姓不婚”“贵族内婚”
C.“天下为公,选贤举能”;“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D.“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分土建邦,子弟相沿”
2 . 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和一批西周墓葬,墓葬中出土不少珍贵铜器。在带有“匽(燕)侯”铭文的铜器中,有一件记载了“太保”活动的情况。《尚书·君奭》中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据此可知,该遗址
A.可能是西周燕国早期的国都所在地B.可作为研究西周宗法制的重要依据
C.体现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反映出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2021-12-03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表明西周
类别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宗室与卿大夫的都城
城墙高度九雉(每雉为一仗)七雉五雉
南北道路的宽度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宽七轨宽五轨

A.合理的城市规划B.突出建筑的礼制观念
C.合理的分封制度D.城邑建筑的政治意义
2021-11-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5 . 周王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同姓贵族为“伯父”,比自己年轻的同姓贵族为“叔父”;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异姓贵族为“伯舅”,比自己年轻的异姓贵族为“叔舅”。然而他们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密切的亲属关系。这说明周王朝
A.淡化君臣之义提倡万民平等B.治国理政借助人伦秩序
C.利用礼乐制度规范贵族关系D.讲究礼贤下士网罗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周实行“朝聘制度”。“诸侯之于天子,比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朝”是诸侯亲自去王都朝拜天子,“聘”指诸侯派大夫代表自己去问候天子。当朝不朝,天子将对违制诸侯进行处罚。据此可知,当时
A.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B.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C.周王扩大了统治区域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21-10-07更新 | 854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周朝礼法规定,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政绩并献奉财物。而春秋时期,诸侯朝见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鲁国君主朝见周王仅有两次,齐桓公则一生未朝见周王。这表明
A.宗法制开始解体B.分封制受到挑战
C.礼乐制不复存在D.集权制初步形成
8 . 《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千里之地中,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中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
A.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
B.分封制下用森严的等级制巩固宗法制
C.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
D.各诸侯严格按照补制规定履行权利义务
9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109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爵”是饮酒器的通称,同时又是古代最重要的品位序列之称,从周代开始都有封爵。“尊”作为盛酒器的通称,也是身份用词,与“卑”相对。由此推想,在中国古代
A.政治制度具有可被视觉化的特征B.青铜冶铸技术进步推动社会治理
C.使用青铜器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D.饮酒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权力文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