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在“封土建国”“主权分散”含义上,中国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feudalism)有形貌上的类似之处:土地、人民和权力被层层分封;有采邑(领地)的世袭贵族,对上面的王者,既承担军事及财赋义务,又具备政权独立性;对下面的采邑内的附庸,则是政治、经济上的主宰者。这些特征是东西方封建制度所共有的,但二者的结构和宗旨又存在明显差别。

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崩解后,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患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与之相比,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是作为军事征服者的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封赐给子弟及功臣,臣属继续往下作“次分封”,领主与附庸间没有契约可言,而是由宗法关系相维系,通过血缘纽带及血亲伦理实现领主对附庸控制的“宗法封建制”。

——摘编自冯天瑜《封建考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历朝国号,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中国古代从贵族社会到士族社会再到平民社会的历史脉络。

中国古代王朝国号由来统计表

阶段主要朝代国号的由来
第一阶段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以所在部落的名称作为朝代的名称。
商始祖契受封于商,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原为渭水流域部落名称,灭殷以后,以“周”为朝代名。
秦原为古部落,秦襄公救周有功封为诸侯;秦统一后,以“秦”为朝代名。
第二阶段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统一中国后,定国号为“汉”。
隋文帝杨坚之父被封为“随国公”。杨坚称帝,定国号“随”,后因“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高祖李渊传袭其祖父爵位“唐国公”,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
赵匡胤曾为后周宋州归德军节度使,960年赵匡胤称帝,国号“宋”。
第三阶段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有“大、首”的意思。
元末,民间有“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传说。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明”,彰显“明王”出世抗击暴元已经应谶。
清太宗皇太极把“金”改为“清”。按照“五德始终”理论朱明属火,有“以水克火”的意思,同时儒家追崇“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清”也有指代王政的美意。
(1)根据材料,归纳各阶段中国古代王朝国号命名的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阶段国号命名特征的主要原因。
2024-05-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考古学家在周原、丰京 镐京等西周都城遗址发掘中,发现大量被匆匆窖藏的青铜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西周旧都文化层剖面模拟图。考古学家的这些研究可以用来解释(     

A.青铜铸造的起源B.武王伐纣的目的
C.平王东迁的事实D.诸侯争霸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间,周天子除了直属的王畿以外,把土地、人民和统治权力分封给亲属和臣属,称为诸侯;诸侯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称为卿大夫;卿大夫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于是就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一系列等级。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就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战国时,各国普遍采用以粮食为官吏俸禄的制度,不再用封邑作为官禄,这样就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罢免。但是也还有些国家,在实行以粮食为俸禄的同时,仍然兼用田地的租税收入作为俸禄。例如齐国兼用“田里”作为俸禄,到离取时“收其田里”。

——摘编自吕思勉著《先秦史》

材料二   尽管汉承秦制,但在中央集权问题上,西汉前期和秦朝间的差别很大。尽管秦朝的统治者企图以国都为中心控制全境,但这对于汉朝前五位君主来说,却都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传统的学术观点倾向于强调秦朝和汉朝统治间的差别,并认为这是由于管理思想的差别所致,这当然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题中两个历史时期,就“地方制度建设”展开论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谥号的主题学习。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对中国古代君主谥号的含义及其演变产生了探究兴趣。他首先读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帝王谥号产生于西周而流行于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后,认为这种‘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是一种不敬的行为而予以废止,西汉王朝建立后又重新予以恢复。”

——赵志伟:《谈谈皇帝的各种“号”》

1.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小明可能会如何理解谥号产生于西周、废除于秦朝的原因?

接着,小明又通过资料查阅,了解了谥号的含义:谥号是君主死后,根据其生平和地位,为其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谥号分为美(褒)谥、平(怜)谥、恶(贬)谥三类。为此,小明搜集了一些君主的谥号,并与其生平一一对应。

材料二

君主生平谥号
①____朝,孝武皇帝—刘彻雄才大略,积极有为;好功生事,穷兵黩武武(美谥,威强叡德曰“武”)
②____朝,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后期由治而乱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美谥)
③____朝,嘉靖—朱厚熜荒废朝政,迷恋求仙,禁行海外贸易,内阁首辅更迭频繁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美谥)
④____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开拓版图,奠基中华疆域;乾纲独断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美谥)

2.请帮助小明依据材料二中君主的生平和谥号填写相应的朝代。

小明整理表格时发现,自唐以后的文献多以庙号、年号而非谥号代称皇帝。

3.请尝试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表格所列君主谥号与小明所了解的谥号的依凭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小明为深入研究谥号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的作用,又收集了相关材料,内容如下

材料三   由于谥号具有“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但)选用的谥号……往往是名不副实,甚至是完全虚伪的。

——柳士镇:《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七彩语文》2018年03期)

材料四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虽事乖正直,而理合名教,讳之可也。”

——据王杰:《汉代谥法研究》改写

4.综合以上材料,如何认识柳士镇与刘知几观点的不同?
2023-12-13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文献中,“封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用于描述中世纪的西欧社会。最狭义的用法仅指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在中文文献中,“封建”一词经常被简化地拆解为封土建国或封爵建藩,建国或建藩准确地说明了“封建社会”的实质—政权的逐级承包。西欧历史上大致有国王—诸侯—骑士的三级承包,中国的西周则是周天子—诸侯—大夫三个等级。下级封臣均拥有治理权,诸侯、大夫等封臣不仅形同而且基本上就是自己领地上的国王。

——摘编自许小年《从秦到清根本就不是封建社会》

材料二   就“封建主义”的概念而言,中国从秦到清显然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专制主义”社会。如果此说成立,那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未在中国出现,原因不在于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相比在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权利、契约和法治意识等方面的缺乏,而是此后遭到了“专制主义”的压制和破坏。“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夭折只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太短了或者说结束的太早了。以西方的英国为例,自诺曼征服(1066)全面建立封建制后,王室、教会、贵族乃至自治城市间的冲突不断,《大宪章》、“玫瑰战争”(贵族内战)《至尊法案》均是其具体体现,直到1534年英国君主专制才得以确立,英国早期民族国家得以形成。即便如此,在这个长达500年的“封建社会”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中英国的地方自治、自治城市在基层治理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权的重商主义理念也未曾中断,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兴起成长起来。

——摘编自许小年《从秦到清根本就不是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封建主义”或“封建”社会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中国“专制主义”社会相比,英国“封建社会”的环境为什么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与成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