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商周工匠中的“工隶臣”属各级世袭封君,封君可凭个人意志主宰他们;秦朝则规定“工隶臣”为国家所有,只能依据法律和其他制度处置“工隶臣”。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匠社会地位显著提升B.工商食官制度趋于严密
C.国家经济管理水平提高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2024-05-13更新 | 31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诗经》中《卷耳》、《采薇》等篇描述了西周时期妇女们采集荇菜、卷耳、野麦、野桃、野李等的情景与心情;在《野有死磨》、《兔爰》等篇中记述了西周时期猎人们捕获獐、鹿、雉、鹑、兔、獾,渔夫们设网捕获鳣、鲔等的情况。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仍存在着渔猎采集的经济生活B.农畜牧业尚未形成独立的经济形态
C.农畜牧业的出现促进文化传播D.人们怀念原始社会集体劳作的快乐
3 . 西周初年,周公要求诸侯“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士大夫不杂于工商”,致力于心怀天下的事业。同时规定“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由官府设工正、贾正进行监督管理,按人户编制,世代为奴,不准迁徙改业。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落实了以德治国的基本原则B.通过社会分工加强国家治理
C.周王赢得了“天下共主”地位D.塑造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
2024-03-02更新 | 4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4 . 下图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格伯簋,其内底有铭文83字,记述格伯以三十亩土地交换佣生的四匹马,双方剖木为证,并在书记官吏的见证下确定了土地的界域,佣生遂作此簋以记录田产。该铭文反映出西周(     
A.分封制度推行受阻B.青铜铸造水平较高
C.井田制度受到冲击D.文字向简约化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辽宁朝阳已出土青铜礼器69件,其中一件青铜孟雅致精美刻有“燕侯”二字(如图),是周初分封诸侯时的文物,封地在蓟。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A.辽宁青铜器技术成熟B.诸侯祭祀礼仪活动较多
C.东北分封制日益发展D.燕文化影响了辽西地区
2023-10-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据研究,在可辨认的甲骨文中,卜黍之辞100多条,黍字出现300多次,卜稷之辞30多条,稷字出现40多次。古文献也多次提到黍稷,如《尚书·盘庚》:“惰农自安…….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尚书·酒诰》:“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这反映了当时(     
A.劳动人民的实践活动B.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C.耕作技术的重大飞跃D.劳动效率的逐步提高
2023-05-06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省统考历史试题
7 . 《周礼·天官·家宰》提到:“凡食齐视春时,奠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据此可知(     
A.先秦已出现服食养生的理念B.周代百姓大都讲究延年益寿
C.战国时期贵族崇尚奢华生活D.先秦中医理论发展日趋完善
8 . 商、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都已经相对纯熟,装饰风格鲜明独特,纹饰图案庄严、厚重,还有一种难以琢磨的神秘和惊悚,具有骇异、狞厉、苍劲的美学特征。这体现了(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互为表里B.青铜工艺与等级秩序的发展
C.神权思想与王权政治的统一D.冶铸技术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9 . 《逸周书·周月解》曰:“(一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夏小正》上说:“(正月)囿有见韭……(四月)囿有见杏。”这些记载集中反映出当时(     
A.天文学与农业关系B.儒家对德治的追求
C.政治统治较为清明D.天文历法形成体系
10 . 从商代卜辞的记载中看,卜辞中关于“桒禾”“受禾”“受黍”“登黍”“告麦”“案年”“桒年”的记载,非常之多,此外尚有因农产物的关系而“卜雨”的记载。据此推知,商代(     
A.社会经济分工日益细密B.经济生活充斥神秘色彩
C.精耕细作耕作方式形成D.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