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这是成都平原城市历经3000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亚述帝国(公元前934—前612年)以征战四方而闻名,国王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英勇的战士,实际上他们还非常关心农业生产。亚述国王懂得通过复耕抛荒地和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还知道置备耕地的犁、挽犁的牛以及在犁耕前灌溉和除草。亚述国王清楚水源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因而开挖沟渠,灌溉庄稼,并指导相关官员应对涝灾和蝗灾。亚述国王憧憬丰收景象,恳求神灵保佑丰收,指导粮食的收割与贮存。

——摘编自国洪更《亚述帝国国王与农业生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述帝国国王重视农业生产的具体表现。
2024-06-0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青铜器1

何尊及其铭文
1963年出土,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提到周武王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
青铜器2

史墙盘及其铭文
1976年出土,器内有铭文18行284字,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史墙盘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内容并不曾见于已知文献。

——摘编自张文娟《西周著名青铜器的价值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何尊、史墙盘蕴含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青铜器体现的特点。
3 . 截至目前,殷墟遗址发现有铸铜、制骨、制陶、制玉等作坊遗址。从殷墟西区墓葬统计情况看,大多墓主人随葬有铜刀、铜锥、石钻扶手、石锥等工具,如西区墓葬M271随葬有铜刀、铜锥,同时也随葬铜瓤、爵;西区M283随葬有铜刀、铜锥,M1148随葬有铜锥,M532随葬有石钻扶手,同时这些墓主都随葬陶瓤、爵。由此可推断(     
A.商代手工业门类较多B.当时手工业者身份是自由民
C.墓主的技术非常精湛D.铜器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
2024-01-05更新 | 37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4 . 1989年,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村的一座3000多年前的古墓中,出土文物1500余件,其中有当作礼器、兵器和农具等使用的青铜器486 件,还有玉器754 件、陶器 356件。这座古墓体现了(     
A.父系氏族晚期的特征B.夏朝阶级统治的腐朽
C.分封制度确立的过程D.商周社会文明的成果
2023-12-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5年在(北京)延庆县西拨子村发现了五十余件青铜器,其中一件口沿饰有重环纹的铜鼎残片,此纹饰可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出土的铜刀、铜猎钩等,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色。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B.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出土的青铜器类型丰富器型独特
6 . 《周礼•地官司徒》载:“以廛里(民居)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疆地,西周时期(     
A.土地规划体现因地制宜原则B.田制改革已经广泛推行
C.土地国有制遭到了严重破坏D.采用多种分封土地标准
2023-09-21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从商代卜辞的记载中看,卜辞中关于“桒禾”“受禾”“受黍”“登黍”“告麦”“案年”“桒年”的记载,非常之多,此外尚有因农产物的关系而“卜雨”的记载。据此推知,商代(     
A.社会经济分工日益细密B.经济生活充斥神秘色彩
C.精耕细作耕作方式形成D.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8 . 商王在祭祀天神时,宰杀大量牛、羊、狗以及战俘奴隶当成祭品奉献给神灵;西周天子在祭祀天神时,其祭品通常为牛、猪、羊并用,但极少以奴隶为祭品。对于商周祭祀现象发生的变化,以下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人文思想萌发神权思想有所淡化B.养殖业迅速发展农畜产品丰富
C.吸取商亡教训西周统治更为文明D.奴隶制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
2022-12-0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西周晚期的散氏盘。其内底铭文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了矢(cè)国攻打散国,周天子应散国之请派人调解,并见证矢人赔付给散氏田地、划定赔付的田地及封界,最后举行盟誓之事。这表明当时
A.青铜器的功用发生改变B.盟誓活动强化了宗法制
C.旧的井田制度已经瓦解D.传统规制出现重要变化
2022-05-17更新 | 816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春秋时期楚国贵族伍子胥被迫奔吴“而耕于鄙”,吴国贵族寿梦子季札拒不从政“而耕于野”,楚国贵族狂人接舆“躬耕以食”。据此可知当时
A.贵族阶层基本没落B.新生产关系在滋长
C.井田制度完全瓦解D.土地私有制被确认
2022-05-11更新 | 54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