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七雄”及兼并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解读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2023-10-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 . 统一多民族国家



(1)提取三幅形势图中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为了更好地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一朝代的形势图,请说明理由。
2022-12-1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A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罗马统一意大利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罗马强盛时期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王朝
罗马“三世纪危机”
罗马帝国中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
北方十六国时期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
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
隋朝统一中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填出A处古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并概括时期③和④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特征的共性。
(2)指出时期⑥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请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3)比较时期①至时期⑤两国历史发展的概况,你发现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什么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2022-06-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6 . 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中国古代战国、秦朝和明朝的局势图。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如下列图片所示: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提取图一、图二、图三所示局势图中出现的共同现象,分析各自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简单评价。
7 . 观察下列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请观察三幅地图判断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依据。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
(3)概括以上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

材料二 春秋各国交战材料

各国交战次数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宋国与郑国52次齐桓公兼并35小国
齐国与鲁国25次晋文公兼并19小国
晋国与楚国22次楚庄王兼并36小国
吴国与楚国24次秦穆公兼并20小国
吴国与越国10次

(1)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3)你怎样评价“春秋无义战”这一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