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七雄”及兼并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2023-1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南安市华侨中学、石狮市第八中学、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宗)曰:“自古突厥与中国更有盛衰。……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干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我今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诸淫费,农民恣令逸乐,兵士唯习弓马,庶使汝斗战,亦望汝前无横敌。”

——《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旧唐书·李勣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长城空间分布的不同,说明两个时期长城的功能。
(2)根据材料一、比较汉长城对于秦长城的变化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措施。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对修长城的态度,并简析其民族观的历史影响。
2023-11-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三幅示意图各自代表的时期,并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角度,分别对三个时期的情况进行说明。
2023-11-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简表(部分)

出土地点出土器物备注
河北兴隆古洞沟燕国遗址铁范42付87件,铁器有斧1件、锄2件。范:铸造器物的模子。
山东临淄齐故城铁钁2、犁铧1、铁锄2、铁铲1、铁镰1、铁斧4、铁锛5、铁凿1件。发现东周冶铁遗址六处。
浙江绍兴西施山铁镰、铁钁、铁锄等。
广西平乐银山岭铁器181件,其中有锄89、斧10、锛6、凿4、刮刀59、矛3、鼎1件等。

材料二 公元前374年,稷下学宫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齐国故都临淄,由齐国国君创办,存续150余年。临淄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都会城市之一,城中有冶铜、制钱、漆器、丝织等诸多手工业工场。而稷下学宫则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稷下诸子中,稷下黄老之“道”、孟子的“仁政”主张、荀子的“隆礼近法”思想等都是在实现哲学突破的同时,对新的治国理念和统一天下之术的探索与论辩。

——摘编自王志民《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座——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论纲》

材料三 下表

都城名称面积(平方公里)重要发现
东周王城9.20制铜、陶等手工业作坊,房址,宫殿遗址等
曲阜鲁国故城10.00房址,制铜、陶等手工业作坊,宫殿遗址等
临淄齐国故城18.00(大城面积)大城内有排水系统、街道、手工业作坊等宫殿区位于与大城相连的小城
湖北楚国都城(郢都)15.96制铜、陶等手工业作坊,房址,宫殿遗址等
河北燕下都(燕国都城之一)32.00宫殿、手工业作坊及居民区

——摘编自夏鼐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1)从材料一中提取“出土地点”和“出土器物”的相关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稷下学宫办学特点,并简析其历史贡献。
(3)材料三中表为考古发现的东周王城和部分诸侯国都城规模。提取材料三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东周时期的社会变化。
2023-11-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摘编自刘焕曾、张文喜《新编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变化图,试分别说明造成以上形势的原因。它们呈现出什么发展变化的趋势?图1到图2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022-10-1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锦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字大行的时代,财产私有化迅猛发展;人们为争私利熙熙攘攘而奔走上下,直至大打出手,朝野不安;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的大改组;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传播天下。总之,私字布满社会各个角落。

——刘泽华《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

材料二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革新最核心的差异在于是否以君主集权为旨归。结果,国君权力分散走低的趋势至此出现转机,开始了君主集权点据主流的时期……君主集权成为最可行能救急的模式,故制度的调整或改良就成为巩固权力的一个硬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革新的深入与加速……数量日益上升的国家编户齐民,扩大了兵源,重纳租移点了国家财政的相当比重……乡里行政制度渐渐严密,国家控制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整个行政权力架构对下层民众的倚重。……因此,全面的社会变革导致了新的国家形态产生,童书业先生指出:“春秋之末,'宗法’'封建’之制开始解体,新国家已在形成过程中。”

——摘编自苏辉《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格局与权力更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字大行”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国家”的内涵并概括其各方面的表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浑源李峪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

材料二   春秋时期“共主衰微,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先生统计,春秋259年间,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200余次,和平时间为78年;战国的242年中,共计战役460余次,和平时间89年。

材料三   就百亩之田而言,《周礼·小司徒》云,“上地家七人”,但至战国之初,却成为“上农夫食九人”(《孟子·万章下》),土地生产力增加28.57%,而人口则更大幅度地增加。


(1)根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推测当时哪些社会生产情况?
(2)材料二、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3)还有哪些史实既是以上材料所述社会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也是构成这个时代特征的重要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