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的主张、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整个世界史存在着一个轴心时代,约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一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一时期被称为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世界史发生了最深刻的历史转折。在中国生活着孔子与老子,形成了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在印度出现了《奥义书》,生活着佛陀;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互不知晓,但他们都在思考着共同问题。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相比,不仅仅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同,主要是他们思考问题的一致性:“人是什么”。

——摘编自陈鸿《浅议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

材料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人为本”的朴素理念。中国的孔子在对待天人关系上,与苏格拉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传承了西周重人事轻鬼神的思想,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一生虽未亲身从政,但他花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以培养懂得怎样从政的专门人才。二者都认为教育对于国家兴衰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都强调道德教育以改善社会风气。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本国及他国、对现世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吴晨璐《从“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影响。
2022-07-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迸一步升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志的王座。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摘编自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材料三   (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義《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两位思想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并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天一统的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质是什么?简述这一措施文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3 . 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文化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张载、文天祥、顾炎武传递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责任感。闪烁着理想人格和灿烂光辉,强调了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核心思想及其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3)阅读材料四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传播佛教的两个事例。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
4 . 阅读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

材料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作为影响最大的理学家,朱熹建构了以理为本原的理学体系。仁在朱熹理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天理的代名词。

——摘编自魏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三,列出宋朝儒学复兴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派。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长青的原因,并简述儒学在今天有什么积极意义?
2022-11-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在政治总目标上试图以贤人政治之实行德治的方式,在塔型的等级社会中,处于塔尖的统治者的人选问题,是孔子关注的重点。孔子把统治者(“圣王”)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教化民众,看作为政的首要条件,认为只有圣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

——摘编自刘丹忱《孔子与柏拉图治国思想之比较互鉴》

材料二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

——根据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理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意义。
2022-11-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孟子主要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传统,荀子则主要发展了孔子的礼学传统。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学,实际上是以礼学与礼教体系为核心的官方儒学,它把社会秩序文明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从而发展出一种封建性很强的权威主义思想体系。而儒家的仁学体系和传统,则主要被一部分正直的封建官员及在野的儒者坚持。仁学精神集中代表了儒家人文主义和民本主义的价值理性,而礼教体系则主要代表了儒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与等级秩序的工具理性,突出表现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专制主义。儒学成为官学之后,孔子思想中统一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发生了裂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异化,在这种条件下,伦理道德便由人性的家园蜕变为人性的桎梏。

——摘编自姜林祥《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   在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下,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新的思想因素出现了。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学理上,明清之际的学者强调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王夫之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提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观点。

——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能在封建社会长期维持统治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学“蜕变”的表现及其政治意义。
2022-11-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恢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历史上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这一活跃局面称作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2-10-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儒家思想在秦汉的发展】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可以从孔、孟两圣的生平经历中略见一斑。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十四年间先后到达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但均未能找寻到施展抱负的舞台。与孔子相隔百年的亚圣孟子,同样在学成之后周游列国,历至梁、齐、宋、滕、鲁等国,不过与孔子一样,孟子的政治理念也始终未获明君赏识,最后负憾而终。

——摘编自袁宝龙《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地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叔孙通向刘邦提议,“儒生虽然不能一块和您打天下,但是可以辅佐您治理天下。臣愿意去召集鲁地的儒家学者,与臣一起制定礼仪。”为了让刘邦能够接受儒家的礼制,叔孙通从汉初实际情况出发,对儒家古礼进行改良,制定出了一套符合刘邦需求的礼法。刘邦看到后,感慨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可以如此尊贵!”

——摘编自《叔孙通:被遗忘的圣人》

材料三   董仲舒时期的儒学,通过对诸子之学的吸纳,其理论体系相当庞大,而其对现实的关注也在深入。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理念,强调君权神授以及国家政治思想各方面的高度统一,这几乎完美地满足了当时统治者对于政治哲学的一切需求。

——摘编自袁宝龙《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地位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地位及当时儒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原因。
9 .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观点
墨子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
董仲舒“有天子在,诸侯不得专地,不得专封,不得专执天子之大夫,不得舞天子之乐,不得致天子之赋,不得适天子之贵。”“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孔子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已矣。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材料二从秦朝开始,秦始皇嬴政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隋唐两代,都城均建都在长安。隋和唐均以洛阳为东都,作为控制东部的重要据点,与西周经营洛邑的政治目的相同。建康只在南北分治对立时期作为中国南方政权的都城。公元12世纪,金兵南下,开封失守,赵宋政权仓惶南迁。几经奔波,落脚于杭州,升为临安府。宋金南北对峙,开始了中国历代建都史以都城位置偏于东部近海地区、南北相互演替的时期。元统一中国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都北京。朱元璋称帝后,犹豫了很久才确定建都南京。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冬,明成祖朱棣下诏迁都北京。清沿袭明制,仍定都北京。

——摘编自《赵俪生文集》、唐紫昕《中国历代王朝都城变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材料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芹川古村坐落在一条相对独立的山谷之中,从村落的外形看,口小腹大,天道自然,山水形胜,是典型的风水宝地。地势北高南低,整体地形地貌极为巧妙,呈“葫芦”形状。一条小溪,横卧在村子中央,宛如衣带自上游飘至村口,溪水清澈见底,溪中小鱼成群,全村有30多座桥,半数以上是柏木搭成的独木桥,约有10公分宽。走在桥上,柏木会时常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溪的两岸屋舍俨然,环溪而建,如陶渊明笔下桃花源。

——节自芹川古村导游词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墨子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分析董仲舒天人关系中反映的价值追求是什么?请说明孔子天人关系的特点。
(2)阅读材料一、二、三,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对人地关系的认知,产生出不同的思想主张和政策面向,其中儒家多有论述。结合所学,阐述儒家思想在人地关系上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②从人地关系的认识出发,分析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芹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结合所学,说一说其“典型的风水宝地”是什么?试对其口小腹大和山水形胜村落布局予以描述。
2022-12-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39次组卷 | 33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