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食客”又有“舍人,客,门客,门下客,门人,门子”等称呼。食客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以不事生产,寄食于权贵之家,为其服务,并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为主要特征。从经济学角度看,他们似乎是社会的边缘人,但是他们却活跃于政治、外交的舞台,如商鞅、李斯、蔺相如、毛遂等,而吕不韦的食客集体著述的《吕氏春秋》一书,显示了他们在思想政治上深邃的见解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杨宁宁《社会变迁条件下的春秋战国食客》

材料二   汉初贵族养士的风气很盛,强大的诸侯王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从左右,其中有文学之士,有儒生、方士,还有纵横论辩之士。诸侯王策划反叛时,宾客游士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助手,所以汉武帝力加压制,颁布了《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从此以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不能参与政事,其中支脉疏远的人,就与一般富室无异了。

——摘编自邓广铭等《百科名家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食客”产生的背景,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游士阶层的兴衰。
2023-12-05更新 | 27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时期,如图所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角度,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王室秘藏的书籍散入民间并进入流通领域。各诸侯国也设立了诸如稷下学宫之类的藏书所,集中了大量私人藏书、延揽天下贤士在此共同切磋,许多经典著作都在这里问世。上述现象反映出(     
A.诸子百家思想走向融合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深化
C.政治变动推动学术活跃D.统一成为了士人的共识
2023-04-29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独尊儒术D.七国之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或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6 .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春秋以后士阶层的私人藏书日益普遍,“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墨子也以藏书丰富而闻名,纵横家苏秦游说秦国,“负书担橐”以便随时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     
A.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B.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解体
C.推动了封建官学日益衰落D.使古代藏书体系日益完善
7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        图2: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3-05-30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西周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在生存压力之下,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兴起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这些举措推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轴心时期中国思想的突破。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等

材料二   就当时而言,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而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文化上,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的“学在民间”。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并分析材料一中“士”的再就业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某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士”这一概念产生演变的过程,如下表所示。与战国时期“士”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时间内容
西周之前泛指部落中的成年男子
西周和春秋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属于“国人”阶层,能够接受“六艺”等贵族教育
战国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已与出身无关;“士”非常活跃,其共同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与才能
A.平民教育取代贵族教育B.民间聚徒讲学之风兴起
C.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D.宗法观念已经荡然无存
10 .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论语•宪问》:“一匡天下”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服从”

材料二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令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中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两位思想家的共识,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简要分析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坚持推行郡县体制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