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吕思勉先生说“荀子最为后人所诋訾者,为其言性恶。其实荀子之言性恶,与孟子之言性善,初不相背也。”荀子和孟子主张产生反映了(     
A.生产力水平的差异B.生产技术不同的革新度
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D.阶级利益立场的差异性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2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2016-11-27更新 | 1412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一中高三上期开学质检历史试卷
3 . 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两者的主张
A.塑造了共同价值观念B.目的是重构社会秩序
C.体现了民本政治追求D.构建了完整学术体系
2021-05-07更新 | 4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4 .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5 . 下表是与儒家天命观相关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荀子.王制》人“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
《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言论覆巢毁卵,则风凰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

A.天命观成为儒家核心思想B.儒家强调凸显人类的主宰地位
C.渔猎仍是主要的经济活动D.儒家主张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
2022-12-27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C(全国乙卷)
6 .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战国时期,墨子宣扬“非攻”;荀子主张“仁义”“王道”。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恢复西周礼制B.加强中央集权
C.实现富国强兵D.反对诸侯争战
7 . 荀子强调人要靠后天的努力以修身自强,他以自然之天取代人格化的上天,提出“天行有常”,进而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这反映了荀子
A.强烈的人文倾向B.明确的民本意识
C.礼法并重的主张D.对人性恶的阐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子力图扭转儒家在政治上的被动局面,要使儒家学说为更多统治者采用。为此,针对孔孟非贤君不仕的观点,荀子将君主划分为三类:圣君、中君、暴君。臣子对圣君要“以顺上为志”,对中君要“有谏争,无谄谀”对暴君则要坚持原则立场采取温和渐进的手段向暴君讲明道理,引导其走向正途。反对“群臣去忠而事私"。荀子提出“君者,仪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在选拔人才时君主应试做到“不性亲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

——据高春海《荀子人际关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关于君臣关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荀子的君臣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只有礼法仁义才能“化性起伪”,使人改恶向善。这折射出荀子(       
A.背弃儒家基本主张B.为贵族政治做辩护
C.最早提出以法治国D.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面对“天下恶乎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 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

希腊人极为推崇城邦独立自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希腊人容忍并且享受分裂状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城邦领土的过度扩张,便意味着公民集团的扩大,意味着公民与国家间关系的疏远以及公共生活的松懈甚至完全丧失。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1)概括材料中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古希腊人认为“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这一矛盾在近现代是如何得以解决的?请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2024-01-23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