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法家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墨子·尚同上》提出:“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之以为三公……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这反映出墨子(     
A.意图构建分权体制B.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
C.借鉴儒法两家思想D.贤能治国的政治理想
2 . 韩非子强调:“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该言论(     
A.渗透了合乎时势立法原则B.体现了法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C.反映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D.说明变革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2024-05-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重视生产实践,讲求科学、逻辑学知识,强调“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与该学派的思想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A.追逐实际功利B.强调严刑峻法C.倡导民贵君轻D.讲求精神自由
2024-05-1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测评(六)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4 . 下面是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反映出先秦时期(       
思想家思想主张
老子提出“以道莅天下……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以道治国,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荀子主张“仁政”,实现“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姓好法,其卿相调议”
韩非子强调“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A.百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士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D.士阶层垄断了思想文化
2024-04-20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界普遍认为,《管子》是托名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一部思想巨著,大致成书于战国到西汉这段时间。以下为其部分内容摘录,由此可知,《管子》一书(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管子·重令》
“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
A.集成了诸子思想之精要B.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
C.反映了大一统的时代趋势D.系统阐述了法家治国思想
2024-04-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君臣孰劳问题上,慎子主张:“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韩非子认为“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方可谓“贤主之经”。这表明二者(       
A.政治出身的相似B.等级观念的差异C.治国理念的相通D.学术观点的分歧
2024-03-29更新 | 58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届高三3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认为,“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在此基础上派生出的政治理念(     
A.主张中央集权B.迎合封建贵族的诉求
C.提倡隆礼重法D.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
2024-03-2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法家与道家政治理论的比较

儒家法家道家

问题意识

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重建良善的政治秩序

君主的政治危机

成就霸业的难题
一个偏离“道”的社会重建合乎“道”的社会

理论解释

没有系统的因果解释,但可基于观念、行为和秩序三个维度来理解周朝礼制的崩解人是自利的,接近君主的
人都想获得权力,故君主
随时可能面临危机;若不
能强君、不能弈法、不能聚
焦农战就无法成就霸业
唯有合乎“道”的自然秩序是良善秩序,所有偏离“道”的人为秩序都会导致国家昏乱

解决方案

周朝礼制、政治伦理实行仁政、君子人格强君、农战、法制、赏罚循道而为、柔弱处下无为而治、绝圣弃智

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成霸王之名”“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摘编自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从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3-21更新 | 28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孟子主张“仁政”,将道德标准建立在利益追求之前,并以鱼与熊掌为例,宣扬舍生取义;商鞅主张“耕战”,并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均蕴含了(     
A.儒法思想融合的趋势B.“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C.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D.“民为邦本”的理论预设
10 . 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们两者都(       
A.提倡仁德B.重视劳动
C.崇尚安民D.追求公平
2024-03-16更新 | 552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