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法家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荀子主张“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墨子主张“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两者的主张都(     
A.推崇法家的思想理念B.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
C.体现相同的政治立场D.为治国理政提供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韩非的说理文明切犀利,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如《备内》指出,大臣能够“劫君弑主”,经常是利用君主与妻儿的关系得逞的;《亡征》一篇 竟然把亡国的征兆分析出四十七种之多。这表明韩非子的主张(     
A.力图匡正崩坏的伦理秩序B.带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
C.宣扬以法治国的统治策略D.意在总结国家治乱的经验
3 . 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该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
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
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
4 .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韩非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据此可知,二者都
A.遵循传统礼乐制度B.旨在提倡民本思想
C.主张明君治理国家D.反对贵族徇私枉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礼治与法治各有其长短,两者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治国模式。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治国模式”主张相符合的是(     
①“礼主刑辅”                    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③“本以霸王道杂之”               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圣贤”是中国人长久的人生价值追求。法家以为“农、战”是贤,儒家以为贤主要包括学识、行政能力与仁、义、正直、良心等道德,墨子则以为贤应包括兼爱、非攻,!节用及具有救民于匮乏和悲惨生活之中的宗教信念与使命。这说明先秦思想家(     
A.完成社会秩序重建B.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C.关注社会现实需要D.提倡建立精英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战国时期思想家申不害认为,威胁君主地位的主要危险来自左右大臣,要防止臣下察觉到国君的意图和虚实,必须“无为而治”,即“藏于无事,示天下无为”。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强权术以威慑臣下B.道法并用以维护统治
C.扬礼义以教化民众D.外儒内法以加强集权
2022-01-12更新 | 61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下列符合韩非子思想的是
①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②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③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遵匹夫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4-15更新 | 30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下列主张与“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无为而尊者,天道也”D.“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墨家主张,工匠在制作工艺时需要按照规矩实施,工匠按照规矩才能裁决,君主要想国家稳定、各级官员听从指令,也需要法律做依据,利用法律做统治的工具。由此可知,墨家(     
A.代表地主阶级利益B.肯定国家治理需要法律
C.主张加强中央集权D.力图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2022-12-27更新 | 25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