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于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元世祖忽必烈登上汗位后……元朝则重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大一统,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比前代更为强化,在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漠北设岭北行省,基层单位仍然是蒙古的千户、百户组织。东北设辽阳行省……云南行省下辖72路,2府,多用世袭土官任职……元朝皇帝信奉喇嘛教,尊吐蕃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因而由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兼领吐蕃之地。此后,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并实行了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为“摄于四海”所采取的地方管理制度,并用一句话说明其能使秦“运于掌握之内”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西南地区的措施,并分析其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简述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2021-03-12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开学考试
2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宰相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4)概括材料三反映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3 . 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发展

延续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国家形态是历史合力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阅读下列时间轴,回答问题
(1)写出A、B、C所示的三个历史时期。
(2)写出秦、隋、元三朝创设的制度(机构)各两例。
(3)概括大一统国家巩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 . 观历史如同观水,把握其转折之处就能说个大概;把握东西政治文明发展的拐点,有利于加深历史认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公元前12世纪,随着多里安人的入侵,希腊堕入“黑暗时代”。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一切都改变了。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起来向贵族阶层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大作用;希腊殖民地逐渐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一带。所有这些发展构成了形成时期希腊世界的全面转变,为后来的古典时代打开了通途。希腊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促成这些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如图所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据唐德刚《晚清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始皇”“汉武”在所谓的“社会政治大转型”中的制度贡献,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文明的看法。
2021-01-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隋唐的相权有何特点?
6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7 . 自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及历史意义。
8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是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材料三   如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2)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材料四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概括材料四中反映的秦朝措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秦始皇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观点二(始皇)怀贪鄙之心……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制度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