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为了保证公文和书信及时、迅速而准确地到达,秦王朝规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秦朝的《行书律》规定,诏书和注明为急文书者,要立刻送出;不急的文书,也要当日事当日毕,不许耽搁。有耽误的以法律处置。这主要反映了(     
A.社会风气受到整顿B.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C.中央对郡县的控制D.专制集权得到加强
2024-01-1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67次组卷 | 45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百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的“共主”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影响。
2023-11-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标志着贵族政治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C.消除了地方割据存在的基础D.创新了中央对地方基层的管理模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察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秦朝初步确定了乡官制度,有秩、啬夫、游徼等行政吏员与三老以及治安亭吏(介于乡与里之间),共同构成权力中介,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这表明秦朝(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权力制衡机制已经形成
C.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有所完善
7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于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元世祖忽必烈登上汗位后……元朝则重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大一统,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比前代更为强化,在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漠北设岭北行省,基层单位仍然是蒙古的千户、百户组织。东北设辽阳行省……云南行省下辖72路,2府,多用世袭土官任职……元朝皇帝信奉喇嘛教,尊吐蕃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因而由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兼领吐蕃之地。此后,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并实行了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为“摄于四海”所采取的地方管理制度,并用一句话说明其能使秦“运于掌握之内”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西南地区的措施,并分析其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简述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2021-03-12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