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朝时,人烟稠密的中原等地区授田标准是一户百亩,甚至更少。但在地广人稀的地区,特别是在南方所谓“新地”,其授田没有限额,而且税田的租率也较中原为低。这表明秦朝(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中原经济逐步衰退
C.注重边远地区的开发D.人地矛盾得到缓解
2022-08-14更新 | 1359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旨在( )
A.发展教育事业B.强化地区管理C.加强皇权统治D.促进民族融合
2023-01-09更新 | 932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中学2023届高三6月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徙3万户居民到北方、西北的北河、榆中,屯田生产。这些措施(            
A.导致了阶级矛盾尖锐激化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
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 .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12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这印证了当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B.人口结构分布合理
C.经济文化重心逐步南移D.官僚政治制度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考古发现的秦简中提到,秦朝有一个叫广的居民,他要求把家里的奴隶、庄稼、衣服、器具以及六万钱,全部赠给他的大女儿。最后是他所在乡的乡长经办此事,并且把这个事情记录了下来。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C.商品交换比较活跃D.基层管理制度严密
6 . 秦朝在兴建公共工程时,工程效能非常高,如秦直道施工大体两年完成。汉惠帝时期,长安城的修建“四年就半,五年六年成就”,春季施工往往“三十日罢”,在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这一差异体现了秦汉(     
A.行政效能的高低B.经济实力的差距
C.集权程度的不同D.施政理念的差异
7 . 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     
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D.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政治
2023-11-28更新 | 522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汉时期,朝廷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可下达到最基层的亭、里及黎民百姓。由此可见,秦汉文书政治
A.维护了统治政权的长期稳定B.激发了地方的生产积极性
C.有利于地方与中央保持统一D.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
2012·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9 . 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2019-01-30更新 | 3189次组卷 | 4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上农除末”的秦王朝,在严厉打击中小商人,贬黜其社会地位、加重其经济负担的同时,又对乌氏倮这样的大工商业者给予特殊的荣誉和照顾,使之“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这反映秦朝(     
A.经济政策存在内在矛盾B.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C.政府措施服务集权统治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灵活
2023-12-29更新 | 434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