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下令从内地迁往北河、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3万户农民,约10余万人口,并给迁移民户赐爵一级。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拓展了秦朝统治疆域D.增强了边疆防御力量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2 .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2019-01-30更新 | 3958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海南卷)
3 .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这可用来说明秦国(     
A.地方管理制度严格B.国家治理规范严密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统治区域达至江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秦始皇建立博士制度。从可考的博士看,其籍贯都在关东,如齐人淳于越、茅焦,鲁人伏胜等。这些博士也是原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收他们担任政府官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参议辅政集团。据此可知,秦始皇建立博士制度旨在(     
A.消除分封制度的残余影响B.笼络东方六国的知识分子
C.推动选官用官制度的完善D.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
2023-08-28更新 | 628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2019-01-30更新 | 145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精编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是现代中国学者(部分)对“焚书坑儒”的观点

学者观点
贾军喜从史书来看,焚书事件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决定的,李斯才是整件事情的策划者以及执行者,秦始皇只不过是对李斯提出的计划加以允许……因为秦始皇所在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就是秦始皇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当李斯提出有益于地主阶级利益的焚书要求时,秦始皇自然而然地就会同意李斯的要求,进而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邓旭焚书只是针对流传的家藏书,而对于坑儒,学界也普遍认为这只是朝堂上的法儒之争引发的一起政治事件,而不是秦始皇要将儒家思想整个绝灭的标志……所以从史料上看,“焚书坑儒”只是法儒两大思想学派斗争的个案,而不是对古代思想的一种毁灭打击,反而是项羽入城后,大肆焚烧了许多的文化史料
李开元秦国长期奉行法家路线,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时,就曾提出过焚书的建议。……李斯所建议的焚书政策,其思想和政策的渊源,正可以在商鞅那里找到。……这些年来,新出土的文物,也为秦始皇焚书一事提供了旁证。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焚书记事,其史料来源于记录秦王朝大臣奏事和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奏事》,故秦始皇焚书这件事情,思想源流清楚,多种证据齐全,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位学者关于“焚书坑儒”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2023-06-21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02年出土近3万枚湘西里耶秦简,涉及秦朝当时政治、经济、邮传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但里耶秦简的记载证明当时不存在“黔中郡”,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汉书》记载亦佐证了这一结论。材料说明(     
A.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B.《汉书》内容更具史料价值
C.考古成就利于探寻历史真相D.秦朝的原有认知不具科学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14年,秦军统一岭南后,设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郡设守、尉、监御史等分掌政务、军事和监察,县设令或长,管理各郡县。南海郡在三郡中地位最高,南海郡尉有相对独立和专断的权力。秦朝对岭南的统治,采取政治手段与“五岭之戍”的军事手段,推行屯垦戍边和移民戍边政策,移民中有商人、文人、谪官、流民,但最主要的还是屯戍军队。

——病院自赵炳林《秦朝对岭南的经略和开发》

材料二   明朝前湖,岭南的治理方式基本上因俗羁縻,消极求安。到明朝中后期,因岭南地区“蛮”猖边患日深,朝廷开始转向积极抚治。⋯⋯西江流域(岭南地区)各府县加强了地方政治中心和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设立营堡、检司,改善交通状况,把王朝权力系统延伸到蛮区深处。内地的文化教育体系被全面地移植到西江流域(岭南地区),各地开始大规模建社学、修书院,利印书籍,并建立奖励制度。

——摘饭自赵克生《经略西江:明朝对岭南的治理》

材料三   明嘉靖年间,广东水安县(今紫金县)“山谷中多良四、流民杂居”,迁入者多自江西、福建来,也有从潮州、惠州诸县迁来的。⋯⋯万历年间,博罗县有来自本省的客家人迁入,也有来自闽漳的流民。粤北地区的外地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江西。以闽汀客家人为主的移民自宋末元初大量迁入以后,形成了广东梅县一带最早的客家人居住区;明代闵汀人和赣南人继续迁入梅县,赣南人遂融入客家人之中。

潮州、漳州、汀州、赣州四府本就人地关系紧张,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更是灾害频仍,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速这四府农民的破产。农民农不藏体、食不果腹,也就不得不携家人逃亡寻找谋生的出路。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钟晓君《移民的推力和拉力》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治理岭南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与明朝中叶岭南移民方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明朝中叶岭南移民的影响。
2024-02-20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关中是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图对关中地区位置标注准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3-13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回顾下列中华各民族上下五千年团结、融合、御侮、奋斗的五个片段
(1)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蒙古族建立元朝,迎来了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
(3)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4)血肉筑长城,十四年抗战取得胜利
(5)新中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
结合以上史实和所学知识,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众志成城”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海南乐东县思源高中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