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学者在叙述秦始皇“焚书”事件时列举了下表史料。该学者列举史料旨在说明(     
史料出处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史记·秦始皇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A.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B.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C.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D.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朝时,人烟稠密的中原等地区授田标准是一户百亩,甚至更少。但在地广人稀的地区,特别是在南方所谓“新地”,其授田没有限额,而且税田的租率也较中原为低。这表明秦朝(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中原经济逐步衰退
C.注重边远地区的开发D.人地矛盾得到缓解
2022-08-14更新 | 1359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惠王十三年,秦朝攻占巴蜀地区,“以张若为秦国守,移民万家实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六年“徙北河榆中三万家”。秦朝这一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活动(     
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D.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
2023-05-14更新 | 1081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云梦秦简《厩苑律》中规定:每年对各县的官用牛考核一次,有十头以上,一年间死了三分之一,不满十头的一年间死了三头,主管牛的吏、饲牛的徒、令、丞都有罪。《秦律杂抄》也规定:十头成年母牛要生六头小牛,十头母羊要生四头小羊,否则饲养者要受到“费一盾”的惩罚。这些规定(     
A.反映了以法治国的统治模式B.佐证了重农抑商统治政策
C.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规范性
2024-04-01更新 | 663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广东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秦人士伍(无爵者)乙有一件绸面棉衣被盗,盗贼是通过打通侧室北面的墙行窃的;该棉衣用帛做里,装有棉絮5斤,用缪缯(指丝绸)5尺镶边。这一案例从侧面反映出(     
A.社会治安形势严峻B.家庭手工纺织的发展
C.秦国士兵待遇较高D.丝织品使用较为普遍
2023-05-13更新 | 82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提出了秦官吏必须进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安静毋苛,审当赀罚,严刚毋暴……宽容忠信,慈下勿凌,敬上勿犯”“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这说明秦代(     
A.基层治理完善B.官员素质提升C.儒法思想并用D.儒学正统确立
2013·上海·高考真题
7 .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2019-01-30更新 | 347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三第一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顾炎武《郡县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以“郡县制”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秦朝在兴建公共工程时,工程效能非常高,如秦直道施工大体两年完成。汉惠帝时期,长安城的修建“四年就半,五年六年成就”,春季施工往往“三十日罢”,在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这一差异体现了秦汉(     
A.行政效能的高低B.经济实力的差距
C.集权程度的不同D.施政理念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统一后,对新纳入版图的六国遗民实行差序化户籍政策。这一举措(     
第一层次“新黔首户”“新地”六国遗民符合条件可重新登记户籍者
第二层次“从户”需集中监督的,具有编户资格的士伍、庶人和被释放者
第三层次不具有编制户籍者带刑具的囚徒,人身归属官府者
A.使赋役征收的范围迅速缩小B.有利于实现新兴王朝的社会安定
C.使基层社会控制体系更完备D.激起六国遗民对秦政的普遍抵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