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书记载,秦完成统一后,曾一次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还曾“徙黔首三万户琅砑台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击退匈奴后又“为筑城郭,徙民充之”。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豪富势力B.开发边疆地区C.增加政府收入D.巩固国家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始皇曾公开宣称“上农除末”。里耶秦简记载,一个名叫“枯”的士伍(身份称谓)因娶了商人的女儿为妻,竟受到戍边四年的严厉处罚。这些举措旨在(     
A.保护农业发展B.彰显皇帝权威C.打击商人利益D.整顿商业环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处理古代世界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欧亚内陆族群军事威胁的一种方案。……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明朝在具备强大实力的情况下,由于政权性格呈现“内向”特征,……对于海疆开拓甚为漠视,反而在北部陆疆、东部沿海大规模构建长城防御体系。明代中国这一做法,虽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内政与边防、财政和军事之间的平衡,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海陆边疆问题。在“南倭北虏”威胁之下,政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与政权困境。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修筑长城是历代王朝各项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以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近代以来,人们对长城的看法则经历了戏剧性转变。20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胜。……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30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写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修筑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众对长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们对长城形象认知的因素。
2022-12-16更新 | 40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所包含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有所丰富和发展。在秦汉时期,其地理概念是指国土统一,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政治概念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量高毓治者,即所谓“天下若一”“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时间概念是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即所谓“至尊休德,传之亡(无)穷,而施之罔极”。到了宋代欧阳修、朱熹等人那里,又将“正统”说纳入“大一统”理论体系之中,强调“大一统”要以“正统”或“有德”者为中心,以弥补早期“大一统”说之不足。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秦汉时期的历史,对材料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秦统一后,将原六国贵族、强宗约20万户迁至咸阳,另有一些迁至南阳、巴蜀等地;迁内地3万户至北河、榆中屯垦戍边,迁50万人至五岭戍守。上述举措(     
A.取消了贵族特权B.维护了政治稳定
C.激化了民族矛盾D.促进了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秦始皇时,派常頞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五尺道”(五尺宽的道路)。又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边疆经济发展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消灭六国力量影响D.促进民族交流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朝在征服并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并修建潇贺古道以及南雄、连州、贺州和全州4条岭南山路。这一举措(     
A.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B.减少了中央集权的障碍
C.解决了岭南交通问题D.表明国家主权意识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举措说明了秦汉时期(     
时间内容出处
秦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汉书·高祖记》
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约5000户)《汉书·武帝记》
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汉书·成帝记》
A.迁徙大族主要意在聚集财富B.对豪门大族推行怀柔的政策
C.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关中地区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加强
2022-11-07更新 | 17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秦朝修建骊山墓、长城.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的行为,在当时被看作是“暴政”的典型,然而长城在今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这说明(     
A.历史事物具有独特性B.历史解释具有客观性
C.历史研究具有多变性D.历史评价具有辨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     
A.维护皇帝独尊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思想控制D.扩大地方权力
2022-10-03更新 | 542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