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秦皇汉武都曾封禅泰山,汉宣帝还专门下诏制定了祭祀五岳四渎之礼。南北朝时萧梁大臣讥讽北魏为五胡,北魏大臣则以本朝“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反驳之;北魏占据青齐地区后,南朝人则慨叹“岱宗牢落,天步艰难”。据此可知,“五岳”(     
A.体现人们对自然伟力的敬畏B.成为国家疆域边界的标识
C.源自于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D.成为中原华夏正统的象征
2024-04-04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图1、图2分别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形势示意图。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国家统一的趋势日益加强B.民族交融逐渐由高潮走向低迷
C.门阀士族退出了政治舞台D.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趋于分离
2024-03-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十六国时期几位帝王的事迹。

政权前赵后赵前秦南燕
民族匈奴羯族氐族鲜卑
年号永凤、河瑞太和、建平永兴、甘露燕平、建平
谥号光文皇帝明皇帝宣昭皇帝献武皇帝
事迹其先有虞氏(舜)之苗裔,其母祈于月而生坚,有神光坚姿貌魁杰,臂垂过膝,目有紫光。鱼而孕,十五月而生渊。渊猿臂长八尺四寸,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其先匈奴别部,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庭中。勒长而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每夜于野,尝闻鼓角之声。其先有虞氏(舜)之苗裔,其母祈于西门豹祠,孕十二月而生坚,有神光之异,自天烛庭背有赤文隐起。坚姿貌魁杰,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其先额项之苗裔其母梦日入脐中后生德。德年十八,身八尺二寸额上有日角偃月重文。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你发现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阐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结论明确)。
2024-02-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319年,羯人石勒建立后赵,他重用“博涉经史”的汉人张宾为谋主,对其言听计从;下令胡人不准欺凌衣冠华族(汉人),派人到各地劝课农桑;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用儒家经学培养包括羯族将领子弟在内的人才,并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这些措施(     
A.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B.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C.维护了政治统一与稳定D.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
2024-02-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东晋皇权陷入谷底之时,十六国皇权却呈截然相反的变化。尽管在这里也经常出现民族冲突和各种动乱,然而各政权也随即开启了汉化进程,如采用汉式官制、编制户籍、振兴官学、建设法制等。这种情况的出现(     
A.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反映了少数民族开始形成华夏认同
C.证明了少数民族政权合法D.加剧了民族间矛盾和民族政权并立
2024-02-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五)历史试题
6 . “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了前赵政权,任命儿子刘聪为大单于,当时既有大单于台,又有三公府、尚书省。刘聪“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上述现象(     
A.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B.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助推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削弱了匈奴贵族的政治地位
2024-01-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飨宴群臣,席间与群臣咏歌道:“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群臣则回应道:“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内外”“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这反映出当时(       
A.分裂中孕育着统一思想B.统治者注重构建政权的合法性
C.各民族相互交融的深化D.北魏社会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强调的是大一统框架内的夷、夏之别。孔子作《春秋》,强调大一统,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标准则是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因而夷、夏可互变:夷用夏礼,即符合华夏文化,则进而为夏;夏用夷礼,则退而为夷。孔子崇尚周的礼乐文明,认为华夏文化优于其他文化,故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但并不排斥其他族类,其办学的方针即是“有教无类”,主张“修文德以来之”。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夷夏观,虽然强调以华夏礼乐文化为标准相区分,但它是大一统视域下的“夷夏之辨”,究其实,是要将各族一统于礼乐文化,因而强调兼容并包,本质上是中华各民族在大一统框架下互动、交融与发展。

材料二   东汉以来,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一边自称为华夏先王之后,与中原汉人族源相同,一边主动接受汉族文化,以华夏正统自居,在其统治范围内努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与中华文明认同。中国历史由此进入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并立、共为中华的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是政治上的大分裂、大动乱时期,但也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既有边疆民族的大规模内迁,也有中原汉人向南方及其他边疆地区的流动。这种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融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内在联系与密不可分的整体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以上均摘自刘正寅《从民族交融发展看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儒家民族观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以来民族交融的新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3-12-2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往往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此举的目的是(     
A.还原历史真实促进文化自信B.承袭中原王朝的统治策略
C.结束政治分裂实现再次统一D.获得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10 . 前秦统一北方初期,苻坚对鲜卑首领慕容垂礼之、爱之、亲之、信之,其礼遇程度比汉官王猛更胜一筹。对待同为非本族的羌族首领姚苌,苻坚也是信任至极,将“山南之事”一体交给他全权处理。苻坚的这些做法旨在(     
A.迅速稳定政权B.拉拢少数民族首领
C.促进民族交融D.显示自身统治魅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