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十六国时期出现了一种舍汉晋而从古制的做法。在儒家经书中,舜有“纳言”之官,周有“常伯”之号,汉晋有时以尚书令比拟“纳言”,以侍中比拟“常伯”。而前燕政权索性不用尚书令、侍中之名,径用“纳言”“常伯”做官名。这一做法意在(     
A.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B.体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积极变革传统政治制度
2023-11-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低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       
A.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B.意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
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2023-09-15更新 | 5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至魏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系列战乱发生了。这些战乱将长安、洛阳两大繁荣都城夷为废墟,又在废墟之上形成了十六国分裂局面。当时战争频繁和动荡不安的政局,使大量的中原人民从长安、洛阳等地流散到河北、河西和更远的江南。因此,当中原的良田美畴被铁蹄践踏之际,周边地区却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其中,势头最猛的是江南。随同中原人民的南迁,包括汉魏及西晋的礼、乐、政、刑等典章和文物在内的中原文化也被带到江南,六朝政权便在此基础上相继建立。虽然江南的政权更迭频繁,但是社会比北方安定。

——摘编自李凭《南贫北富局面的转变及相关经济问题》

材料二   南朝时,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和牛耕,通过深耕细作促使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南朝时主要的农作物有稻、麦、黍、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它们与水稻交错播植。地广人稀的丘陵山地和河海滩地也成为农田。土地上不但种植谷物,而且种植菜蔬、竹木、果品、药物等。南朝农业经济形成了江南稻作区、荆湘南川稻作区等六大著名稻作区。稻作区的扩大和水稻等农作物的普遍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方农业在全国经济中的低下地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方农业的发展表现,并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     
A.少数民族对华夏文化认同B.多民族政权并立并互相争夺
C.战乱频繁导致了国家分裂D.公认黄帝为各民族共同祖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据《魏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赋税制度
B.推行汉化政策
C.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
2016-11-27更新 | 494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