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中“渐慕诸夏之风”者不在少数,后赵(羯族建立)“续定九品”“典定士族”,前秦(氐族建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前燕(鲜卑族建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前赵(匈奴族建立)的建立者刘曜致力于儒学普及,“立大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简百姓年二十五以下十三以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敦笃学以教之”;后秦(羌族建立)继承前秦,“学者咸劝,儒风盛焉”。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整合,汉族也肯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谁也无法否认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汉族,经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汉族与北方民族之间融合而新生。

——摘编自胡玉春《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关系的特点》

(1)根据材料,归纳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吸收中原文明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所产生的影响。
3 . 北魏实施均田制时规定:受田农民于“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且不得以田产为投献之礼;耕牛可以受田,但上限为4头牛。这些规定旨在(     
A.抑制豪强势力的膨胀B.推动北方荒地的开发
C.加速北魏政权的汉化D.打击北民南迁的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晋朝皇室司马氏自称:“其先出自帝高阳(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之孙)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建立胡夏政权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称:“朕大禹之后……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曾雄霸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称其祖先盖有扈(夏初重要部落,其首领与国王同姓)之苗裔”。这一现象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统治者照搬夏商政治制度B.各政权间文化交流频繁
C.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强化D.英雄崇拜成为社会共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政治局势稳定B.统一国家建立与发展
C.各民族文化差异消失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304—439年我国北方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史称“十六国”。这反映了
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所属
民族
匈奴鲜卑賨(cong)
政权
名称
前赵、
北凉、夏
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后赵前秦、
后凉
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
A.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C.鲜卑族综合实力最为强大D.各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2021-11-03更新 | 23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北朝时贾思勰著农书《齐民要术》,对于锄草他认为:“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瓜果之属,皆如此也。”,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
A.分工细致B.是北方的主要经济形式
C.注重精耕细作D.收成完全取决于人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