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率先举起反晋大旗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也以“汉”为国号。此后建立的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也多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甚至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基本完成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时期,内迁黄河流域较久的少数民族大多不再以异族自居,如拓跋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羌人认为祖先是有虞氏,匈奴铁弗部也自称系大禹的嫡脉相传。这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社会矛盾趋向于缓和
C.中原文化长期领先D.少数民族溯清了族源
4 . 《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宗法观念B.促进民族交融
C.符合统一趋势D.佐证政权合法
2022-11-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四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中的一幅。壁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壁画中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
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鲜卑族的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齐编修的《魏书》中,宣称北魏的鲜卑拓跋氏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同时《魏书》称东晋为“僭晋”,又称南朝政权为“岛夷”。北齐这一做法旨在(     
A.增强自身政权合法性B.推动民族间的交融
C.巩固孝文帝改革成果D.维护传统华夷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时期,建立后赵的羯、前秦的氐、后秦的羌对汉文化热情高涨,前秦皇帝苻坚甚至堪称汉学家,曾经不无自得地说:“朕一月而三临太学,周公和孔子的传统总算不会在朕这里中断。”这有利于
A.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B.国家教育水平的进步
C.降低佛道思想的影响力D.传统主流文化的延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