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岭南“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度”;云南曲靖州以南、滇池以西,农民“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四月即熟。收大麦后,还种粳稻。”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农作物种类明显增多B.农业生产技术大为提高
C.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D.南方粮食产量已超北方
2024-03-13更新 | 717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梅岭山路自秦代开辟以来长久失修,基本失去交通运输功能。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奏请重新修凿梅岭山路的奏疏获准。他亲自到现场勘察,“缘燈道,拔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最终部分利用旧关道又截弯取直修建新道,缩短险峻山路15里。开工后,张九龄利用十一月的冬闲时节召集乡民筑路,民众争相出力,新道不日凿成,“坦坦而方五轨,闻闻而走四通”,横穿南岭山脉,连接广东和江西。梅关道开通以后,海外诸国向朝廷入贡的物品经由梅关道北上,梅关道成为一条贡道。同时,唐政府也将梅关道作为官方驿道,设置驿站、配置戍卒、征收商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大批难民经由此道迁徙到岭南地区,岭南地区人口大为增加。

——摘编自王薇《文化线路视野中梅关古道的历史演变及其保护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梅关道得以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关古道开通的影响。
3 . 下表为现存唐朝时期部分有关过所(通行证)的文书据此可知,过所制度的实施(     
名称内容
贞观廿二年庭州人巡职辞为请给公验(简单的过所)事米巡职带骆驼一头、马一匹、羊十五口等,前往西州(今吐鲁 番地区)去做生意,请求发给公验。
垂拱元年康尾义罗施等请过所案卷详细登记菜特和吐火罗商人姓名、年龄及他们所携带的奴婢姓名、牡口数量,由各地的胡汉居民出面担保,证明这些人及物均合法,应由西州官府发给过所,
开元二十一年唐益谦请给过所案卷唐益谦一行从安西地区回福州老家,过所记有要经过的关隘,由于过所没有登记所带奴婢和四匹马,因此官府加以审查。
A.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便利了人口自由流动
C.利于保障正常商贸往来D.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如图为唐代的曲辕型、秘色瓷和开元通宝。据此可知(     
        
A.唐代吸收隋亡教训劝课农桑B.唐代的三彩瓷代表最高水平
C.开元通宝是开元盛世的代表D.唐代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唐会要》记载,针对居民突破坊墙侵街行为,自唐肃宗到唐穆宗期间政府多次发布敕文“坊或鼓未动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致使街司巡检人力难周,亦令奸盗之徒易为逃匿,故向街门户,悉令闭塞,一切禁断”。由此可知,唐朝中期(     
A.经济发展冲击管理制度B.城市治理趋于规范
C.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年间(713741年),北方经济发展到达唐代的顶峰,而南方的经济也出现了崛起势头。至天宝年间(742756年),江南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北方,农业发展需要的人口数初步具备。当时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少于同时期的北方,尤其是几条海塘的修筑,使海塘内的土地免遭成潮的侵蚀,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并被用来种植庄稼。江南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准,粮食被大量运往北方。明州及十个新县的设置,江南的开发从内陆走向沿海,开发的大体格局在唐玄宗时已经定型。江南部分州县修筑城墙,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江南的丝绸和金属铸造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张剑光《开元盛世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以苏、松地区为例,农家的经济收益越来越仰赖于不供自己消费的棉花及其纺织品。“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嘉、湖地区和苏州南部在蚕桑业、丝织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产量、品种增加,而且产地日趋扩大。棉作、蚕桑逐渐有了压倒稻作的倾向,使得棉花、蚕桑的丰歉,成为不少农家生计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棉作、蚕桑受市场的制约与日俱增,市镇上即有商人经纪此事。他们并无牙帖牙税负担,确可操纵市价,早晚迥别。棉户、蚕户消费的粮食中部分是从市镇购得的。当地市镇商人从两湖、四川等地购买粮食,运回销售。随着乡居地主纷纷向城居地主的转化,出现了“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的现象。

——摘编自樊树志《明代江南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开元至天宝年间相比,明中晚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大历时期,"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商人售盐,即使百姓没有现钱,用米谷杂物交换也能成交,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三五户居家之处,商人肩挑背负,足迹亦能抵达。这表明,"榷盐法"的实施(     
A.提升了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D.造成借贷关系的普遍化

8 . 下表所示为对唐代社会状况的有关描述。据此可知,唐代(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袭防斗时”

王建《凉州行》

“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

“是时中国盛疆,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

司马光《资治通鉴》

A.陆上丝路较为繁荣B.诗人推崇异域文化
C.民族交融出现高峰D.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9 . “唐宋变革说”的提出与发展

唐宋之际,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取士不问家世、家族谱牒寝废、社会风气不同于前代等现象,有学者就此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这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最早明确提出“唐宋变革说”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他在1910年发表的《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但是刁培俊在《“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一文中指出,“唐宋变革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研究范式。虽然有变化,但并非所有事物均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断裂式“变革”。实际上,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的:第一,从社会经济史领域着眼,在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下,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吃喝穿住等家庭日常生活,变化无多。第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等级授职制总体上是走向深化的;政治系统内虽因科举大盛而产生了社会流动,但就官僚队伍的整体构成而言,由荫补人官者(官僚世袭)依然占据了整个官僚队伍的大多数,唐宋两朝并无本质的区别。第三,在思想文化社会领域,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或在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受少数民族影响较多,礼崩乐坏。入宋后,经过儒士们的努力,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基本返回到中唐以前的传统之中,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经两宋不断增多的读书识字群体的传布而更加深入民心。

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提炼要明确,论述要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0 . 唐初,市内的商业活动仍然是密封式的,也是定时进行的。中、晚唐时,长安城内出现了冲破法令禁止的夜市,有的近市之地,出现了类似旅店式的场所,以至"昼夜喧呼,灯火不绝"。这说明当时(     
A.经济活动挣脱了法律的束缚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C.新的经济形势冲击管理制度D.政府对商业活动已无力监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