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汉军破匈奴右地,占据河西地区,朝廷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在此后百余年的经营中,西汉王朝通过布防军队、移民屯田、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河西四郡在历代中原王朝的西北边疆战略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材料二     凉州在河西走廊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地“山川险阨,土田沃饶,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武德初,置凉州总管府。贞观年间,改都督府,督凉、肃、甘、沙、瓜、伊、芳、文八州,其所领之地,横贯今甘肃大部和新疆东部。凉州都督常奉朝命,行西北道安抚大使或安西都护,职权范围大大超越凉州。武德初,杨恭仁为凉州总管,他采取措施防御东突厥的进犯,妥善处置了瓜州刺史贺拔威的叛乱事件,在凉州镇守近7年,有效地守护了河西走廊。

——摘编自张雄《唐太宗经营河西走廊略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经营河西地区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河西四郡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方面的战略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由四个人物组成,皆梳高髻,身着襦衫长裙,或舂捣、或用簸箕簸粮、或推磨磨面、或擀面烙饼。如图所示作品体现了(     
A.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民间审美与宫廷艺术的统一D.边疆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听取李光第等人的建议,颁布诏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

——摘编自吴昊《禁海与开海——论清代前期政府海疆治策的转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外交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康熙调整政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呈现了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具体情况(部分),由此表可知唐朝(     
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
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羯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B.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灵活性
C.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D.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
2023-04-18更新 | 383次组卷 | 3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
A.妆发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B.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
C.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D.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2022-04-09更新 | 1238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有明确的夷夏之辨、胡华之别。华,是华夏,指以汉族为主体,生息繁衍于中原地区的人民。夷,则指周边民族。但华夷的界限又是模糊的,可变动和转换。历史上夷夏之间、胡人与汉人之间有四次的大融合: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宋元及明清,在这些民族大迁徙、大融合过程之中,不仅蛮夷被汉化,也有汉人被胡化的反向过程。夷夏之间,既是绝对的(有无礼乐教化),又是相对的(相互的融合与内化),随着每一次中原文化对外的扩散,华夏民族融合了原来的胡人,使得他们成为新的一员。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在国家治理方面留下宝贵经验。

材料三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四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松潘),……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退兵,再派使臣求婚。……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影响。
(2)参考材料三,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对吐蕃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三年,唐军进攻突厥,东突厥汗国被击灭。太宗"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在其地设羁廉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部众,对所辖区域有一定的自治权,此外还册封爵位。贞观十年,突厥阿史那社尔率部内附,太宗以皇妹衡阳公主嫁之。太宗对内附的少数民族百姓也予以优待,"四夷降户,附从宽乡,给复十年"。此外还在突厥与唐交界处互市,同时设立了防御边疆的军镇电戍。

——据李志杰《从唐初对突厥的政策看唐太宗治理北疆的思想》整理

材料二   清朝为解决有效统治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采取多种举措。中央设立理藩院,边疆设置军府,派将军等官员监督、管辖。内外蒙古诸部实行盟旗制度,由蒙古各部贵族担任长官,各旗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盟旗互不相统属,收到"众建而分其势"的效果。清朝上层还与蒙古王公贵族长期联姻,实行定期觌见制度,但禁止蒙汉人口接触以及盟旗之间牧民往来。另外在蒙古草原积极倡导喇嘛教,还重视就边疆各民族的统治立法,如《蒙古律例》。清廷对治边方略十分自信,康熙帝说:"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较之长城更为坚固。"

——据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整理

材料三   蒙古地区不必担负国家赋税,经济上受到许多优待。通过中原与蒙古地区的互市贸易,以及内地商人去蒙古地区经商等形式,互通有无,以此弥补单一游牧经济之不足。

——摘编自黑龙《清朝治蒙政策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对突厥采取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前期治理蒙古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清两朝北方边疆治理的意义。
2021-01-22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