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唐初,统治者反复强调“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四夷可使如一家”。唐朝由是出现了“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这表明唐初(     
A.中央政府对周边实行垂直管理B.注重满足周边民族的物质利益
C.各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增强趋势D.国家政策推动了政治文化认同
2024-03-0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2 . 帏帽原为游牧民族防风沙用的实用型帽子,网帷垂至颈部,传到中原地区后成为贵族妇女出游的时尚性装束。朝廷曾禁止这种风尚,但越禁止越风行,以至“则天之后,帏帽大行”。唐玄宗时期,帏帽被网帷尽去、靓妆露面的胡帽所取代。这一现象(     
A.体现了服饰演变艺术性趋势B.威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
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胡化进程D.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胡旋舞,是隋唐时期最为盛行的一种民族舞蹈、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融会了中亚等乐舞而形成的。下图为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唐代《胡旋舞》(现代摹本局部),该图(     
A.印证了各民族间互相交融趋势B.体现出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之美
C.彰显了大唐壮阔欢腾盛世景象D.反映出隋唐石窟文化领先于世界
2023-01-12更新 | 40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都面临着边疆问题,统治者也都为巩固统治而制定边疆政策。早在秦朝即制定了保留归附的边疆民族首领的王、长称号,并在法律规定中对其给予优待。汉朝中央政府设有大鸿胪,“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隋朝礼部中的主客司以及鸿胪寺,负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唐沿隋制,又设兵部职方司,掌管边疆地区的地图编制和边防设施。到清朝,中央政府设立了理藩院,专理蒙古等民族事务。历代中央王朝还通过驻扎军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中国封建时期的边疆地区经济开发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国家行为的屯田;二是中央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边疆和内地的民间交往。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政治上的联盟,往往采取和亲或联姻的措施。但历代王朝的和亲政策的局限性和非人道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承担和亲大任的女性其个人命运的悲剧色彩以及封建社会中政治婚姻对人性的摧残,更是应予鞭挞的。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利益边疆是相对于传统意义的领土边疆而言的。领土边疆是国际法公认的主权国家行使对内最高管辖权的地域界限。这条地域界限往往以边界线的形式表现出来,边界线内外有着绝对的、原则的区别。利益边疆没有明确的地域指向性,是领土边疆概念的放大和转化。“利益边疆”首先涉及到的是经济边疆和政治边疆。关于国家的经济边疆,是人们面临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其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本国的经济问题往往受到国界以外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是因国际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并呈不可逆转的上升趋势所决定的。

———摘编自于沛《从地理边疆到“利益边疆”——冷战结束以来西方边疆理论的演变》

材料三       利益边疆的主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边疆。二是国家的经济边疆。三是国家的文化边疆和信息边疆。四是国家的安全边疆。

——摘编自杨成《利益边疆:国家主权的发展性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与领土边疆相比,“利益边疆”有什么特点,分析“利益边疆”提出的背景。
2023-04-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在论及民族关系时指出:“东西民族之动息,亦各有其时,月氏、匈奴,皆自东徂(往)西也;铁勒、突厥、回纥沙陀黠戛斯,则自西徂东者也。……东西民族动息之交替,实在唐世,读隋唐、五代史者,于此义亦不可不知。”材料反映出,在唐朝(     
A.华夏认同逐渐定型B.民族之间互动交融趋势明显
C.文化星现开放多元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加快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艺术观念,人生观,世界观起了决定性作用。儒家所倡导的“礼”是中国传统伦理审美的基础……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唐代妇女服饰的风格千姿百态、艳丽华美,而宋代妇女服饰则拘谨保守、淡雅质朴。与唐代妇女服饰的开放相比,宋代妇女服饰走上了简约的道路,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妇女服饰发生显著变化的时代原因。
2024-05-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从贞观至开元的一个多世纪里,定居西域的康氏,其墓志铭书写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郡望从康国改为内地,埋葬地点亦由临近康国之陇右(如武威)改为中原(如洛阳),而且悄然奉周朝康叔为其得姓始祖。这种变化(       
A.缘于边疆民族不断内迁B.反映了族群认同的加强
C.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D.体现了唐朝疆域的扩展
2023-09-28更新 | 31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8 . 《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宫廷内外充任侍卫宿守或征战者,有不少来自胡人系统。但这些胡人的子孙仅隔一两代,便“不以冠缨在念”,例如,曲信则“少便静默,敦阅诗书”“时荣屏绝,事研精释典”,安令节“出京兆礼教之门,雅好儒业”。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民族交融消除了文化隔阂B.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形成
C.华夏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D.“崇文抑武”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是唐朝中、后期与西域交通线路变化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和吐蕃关系有所改善B.中央集权的削弱
C.与西方对外贸易受阻D.交通工具的改进
2022-05-24更新 | 593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