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贞观时期是否称得上太平治世,古往今来,史家们对此看法不一。

材料一   通过对……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考证,可以发现贞观时期的状况与太平治世的条件并不相符……

——戚文闯《“贞观之治”所谓“治世”质疑》

材料二   (贞观时期)君臣上下,共同望治,齐一努力之精神,实为中国史籍古今所鲜见。······而成治世。

——钱穆《国史大纲》

1.“贞观”是哪一皇帝的年号?(     
A.汉武帝刘彻B.唐太宗李世民C.北魏孝文帝D.唐玄宗李隆基
2.材料一、二对贞观时期社会状况的看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唐)阎立本《步辇图》,记录了贞观年间皇帝接见吐蕃求亲使者的情形。

B.贞观十三年(639年)也仅存300万户左右,较隋大业减少三分之二之多。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4卷

C.商旅野次(宿于野外),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丰熟),米斗三四钱……

——(唐)吴兢《贞观政要》

D.往(贞观四年)吾(高昌王麴文泰)入朝,见秦、陇(陕西、甘肃一带)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5

3.上述ABCD四则材料,①属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_____,②属于图像史料的是___________,③属于后世学者著述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上述ABCD四则材料,①支持上述材料一观点的是___________   ②支持材料二观点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5.根据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
2024-02-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汉军破匈奴右地,占据河西地区,朝廷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在此后百余年的经营中,西汉王朝通过布防军队、移民屯田、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河西四郡在历代中原王朝的西北边疆战略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材料二     凉州在河西走廊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地“山川险阨,土田沃饶,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武德初,置凉州总管府。贞观年间,改都督府,督凉、肃、甘、沙、瓜、伊、芳、文八州,其所领之地,横贯今甘肃大部和新疆东部。凉州都督常奉朝命,行西北道安抚大使或安西都护,职权范围大大超越凉州。武德初,杨恭仁为凉州总管,他采取措施防御东突厥的进犯,妥善处置了瓜州刺史贺拔威的叛乱事件,在凉州镇守近7年,有效地守护了河西走廊。

——摘编自张雄《唐太宗经营河西走廊略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经营河西地区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河西四郡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方面的战略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其核心是华夷观,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华夷共祖”“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是一部华夏文化与蛮夷戎狄的文化不断融合,华夏集团不断吸收消化蛮夷戎狄,使蛮夷戎狄不断进入华夏集团从而使中国和中华民族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历史。“华夷”虽有二元的含义,但“华夷”本身即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先秦时期华夏族被简称为“华”,“华”之外的民族群体在很多情况下被泛称为“蛮夷戎狄”,两者共同生存发展于夏商周疆域之内。“蛮夷戎狄”仅仅是一种文化分类,并没有民族歧视含义。

——摘编自王柯《文明论的华夷观——中国民族思想的起源》

材料二   司马迁创造性地表达了“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唐太宗提出了“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观点,还打破“华夷”界限,认为:“自舌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爱之如一”的思想就是“华夷一体”的思想,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三   王文光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反映了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其产生的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段超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不仅推动了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举例说明“华夷共祖”和“华夷一体”。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两位学者对古代华夷观的共同认识,并说说如果要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等内容,还有哪些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华夷观的时代意义。
4 .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燕乐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它标志着歌舞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除燕乐外,当时流行的曲子填写的词成了宋代重要的文学体裁,当时盛行的歌舞戏为宋代杂剧与南戏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当时通行的变文,正是后世词话与宝卷一类说唱的直系祖先。唐朝设立了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统领各色音乐,总数达数万人。隋初郑译的八十四调理论和后来燕乐二十八调的产生,以及对通向十二平均律的探索,表明这个时期乐律理论上的成就。

——摘编自张小梅《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

材料二   唐燕乐传入日本后,经过平安朝的乐制改革,把它分为管弦与舞乐两种形式。舞乐以舞为主,有器乐伴奏,而管弦则是单纯的器乐演奏。日本雅乐序、破、急的基本结构来自燕乐大曲。燕乐大曲的散序是自由节奏,速度也不固定,中序是歌唱部分,破的节奏不规则,速度逐渐加快。而日本雅乐的结构已大为减缩,中间插有若干其他音乐段落,整体速度则呈现逐渐加快态势。根据唐代史料记载,《太平乐》的演出当时舞者约75人,同时还有140人合唱《太平歌》。日本乐书《体源抄》有如下记载:“古太平乐於唐土者,一百四十人等舞之,今於日本则不然,天安天皇时四十舞之,后三十人,今又不然。”

——摘编自张前《日本雅乐与唐代燕乐-日本史书、乐书相关资料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音乐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与唐朝燕乐相比日本雅乐的不同之处。
2023-06-1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4月名校练习卷 (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明皇杂录》记载,每年玄宗生日时,朝廷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在“倾杯乐”的乐曲中,舞马翩翩起舞,“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安史之乱之后,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形式也从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了。1970年,在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舞马形象,表现的正是舞马衔杯祝寿的生动情景。由此可见,这一银壶的出土(     
A.见证了唐朝历史的盛衰B.证实了史书记载的准确翔实
C.体现了唐代尚武的风气D.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6 .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类第二类
(新罗真兴王)二十五年(564年)遣使北齐朝贡。二十六年(565年)春二月北齐武成皇帝诏:以王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三年(562年)……是岁,高丽、靺鞨、新罗并遣使朝贡。……(四年)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七

真平王(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621年)秋七月,王遣使大唐,朝贡方物。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常侍庾文素来聘,赐以玺画及书屏风,锦彩三百段。

——【高丽】金富轼等著,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校勘本》卷第四

(唐高祖)武德四年,(新罗)遣使朝贡。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往使焉,……自此朝贡不绝。

一《旧唐书》卷一九九上

材料二   6世纪初、新罗加快接受中华文化的步伐,实行郡县制、官制、舆服制、谥法、年号、律令,使文物典章基本完备。(到唐朝时期,新罗王朝)完全接受了中华文物典章制度,衣冠、朝廷制度(执牙笏、贺正)年号,皆从唐朝制度,在国家文物典章方面完全中华化,完全儒家化。正如《三国史记》作者所论“新罗一意事中国”者耶!

——张碧波《中华文化圈中的新罗》,载《学术交流》2001年第4


(1)辨析材料一中的史料,指出据此能够确认的事实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析这一阶段中国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7 . 唐朝政府与周边民族保持着密切联系。史载:“以右武卫大将军史大奈为丰州都督,其余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唐玄宗亦曰:“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将国家彩帛,彼此丰足,皆有便宜。”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都督府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B.都督由当地的民族首领担任
C.满足彼此间补充物资的需求D.唐朝呈现出民族交融的局面
2023-04-14更新 | 50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熙帝曾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与西方国家的海上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康熙帝又在1716年实行禁海,对海外贸易规定禁条,严加限制。……实行海禁后,海上一片荒凉。……“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今禁南海,百害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鲁迅《看镜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3)结合材料三鲁迅的话,说一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和你的认识。
2023-03-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郴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9 . 624年,唐高祖“遣边州修堡城,警烽候,以备胡”,626年“命州县修城隍,备突厥”。唐太宗继位后,"北道诸州,所置城寨,粗已周遍",并增设烽燧报警,规定每30里设一燧,每燧置帅一人,副一人,烽子若干人。这说明,唐初(     
A.重视边防建设B.民族战争频发C.民族融合增强D.御边体系完备
10 . 击败东突厥后,唐太宗接受诸蕃君长所奉 “天可汗”称号,在中原地区称“皇帝”,对西、北君长称“皇帝天可汗”,所谓“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据此可知(     
A.唐太宗时推行胡汉二元分立制度B.“皇帝”与“天可汗”是对立关系
C.“天可汗”称号反映出皇权延伸D.唐初多个政权长期并存的局面结束
2022-12-18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赢在新高考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