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1 . 下表所示为唐朝前期管理西南地区的做法。这说明唐朝(     
皇帝做法
唐高祖册封南越首领冯盎为越国公
唐太宗对来长安朝见的贵州各族首领授官封州
唐玄宗赐名南诏首领皮逻阁“归义”,并册封其为云南王
A.对边疆实行一体化管理B.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C.管理边疆采取怀柔政策D.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2023·广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地理学家贾耽在绘成《海内华夷图》后,上奏唐德宗,奏章中既谈到安国为《西戎志》中的地理名词,又将辽东、乐浪与黔州、陇西等地并称(而不以“四夷”冠称),“郡县纪其增减”。据此推断,辽东地区(     
A.得到了唐朝中央的有力管辖B.最早于唐德宗时期归附中央
C.从唐代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D.行政级别高于其他边疆地区
2023-05-27更新 | 667次组卷 | 7卷引用:第0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浙江·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随着渤海政权的不断发展,唐朝在渤海国设立羁縻府州,唐渤交流密切,加上渤海积极开展对日交往,因此尽管渤海国自身未能保留下文献记载,但是在唐朝和日本文献中留下了相对丰富的记录。特别是唐幽州行军司马张建章出使渤海后根据见闻写了《渤海国记》,相关内容为《新唐书·渤海传》吸纳,为我们保留了大量渤海鼎盛时期的制度、文化记录。与此同时,由于文献史料较为有限,有关渤海国都城建制、结构功能、文化特征等层面还需依靠考古材料加以深层揭示。由此可见(     
A.考古资料与文献的互证才能确证史实
B.私人撰述的史料价值往往高于正史
C.边疆史疑难问题的最终解决须经考古
D.历史研究需审视多类型史料的价值
2023-05-22更新 | 63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天津河西·二模
4 . 对边疆的治理也属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范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先秦羁縻政策比较,汉唐时期的民族羁縻政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较大发展,也在某些基本原则上有较大的突破、创新。首先,就多民族统一原则看,汉唐时期大大强化了周边民族对中央政权的隶属地位,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其所担当的职权往往以受内地政权的册封为根据,并直接受汉唐所设的羁縻政策州府官吏的监督或汉唐驻军的控制。其次,汉唐的羁縻统治进一步发展与健全了先秦时的“依俗而治”原则。“依俗而治”不仅要强调“依俗”,更要在“治”上作文章。“依其故俗”只是治理的一种方法,其实是以设立羁縻机构职官及派军队等政治军事管理行为为前提的。其三,汉唐的羁縻统治民族政策把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汉设西域都护客观上起到了协调民族关系的作用。唐在大漠南北及西域设置的羁原府州,也有利于防止西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攻伐。最后,汉唐的羁康统治把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提上日程。汉唐时内地政权与周边民族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活动。

——杨永俊《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1)概括材料一中汉唐时期民族羁縻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土司地区行政管理上的做法是,在西南边疆重要地区设置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并任命流官,形成土官与流官联合治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态势。“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经明代中央政府至清代前中期很好地施行,使这种民族政策得到巩固与提高,使西藏东部地区与川西藏族地区实施了政教合一制度,在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到了清朝中晚期,清政府在面对农民起义冲击、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才一改过去“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在川西北地区强力推动改土归流,迅速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

——李良品谈建成《“因俗而治”: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政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两代对西南和西藏地区实施的不同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3-04-26更新 | 306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0讲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湖南邵阳·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胡旋舞,是隋唐时期最为盛行的一种民族舞蹈、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融会了中亚等乐舞而形成的。下图为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唐代《胡旋舞》(现代摹本局部),该图(     
A.印证了各民族间互相交融趋势B.体现出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之美
C.彰显了大唐壮阔欢腾盛世景象D.反映出隋唐石窟文化领先于世界
2023-01-12更新 | 406次组卷 | 7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022·北京·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绢与马

材料一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

材料二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以绢马贸易为例,阐述唐代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的影响。
2022-09-08更新 | 3088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0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2·辽宁·三模
7 .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处中,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的斗争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不断为大家所认识和接受,并继续发展;落后的低劣的东西不断被抛弃和淘汰,从而使各民族之间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和谐健康地发展,并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材料旨在揭示
A.各民族间的斗争促进了民族交融B.文化基础是民族交融的重要条件
C.古代中国各民族的交融不断加强D.汉族一直是民族交融的主导力量
2022-05-15更新 | 50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0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便桥会盟图》(局部),描写了唐太宗与突厥可汗在渭水上的便桥定盟的历史故事。画面有狂奔的马队、惊险的马上杂技、激烈的马球表演。该作品
A.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靡B.显示了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C.展现了体育外交的魅力D.体现了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安禄山反唐时,回纥两次派兵助唐平乱。至德二年(757),唐朝为酬谢回纥军,送其绢两万匹,回纥则赠唐马匹以换回茶和丝,除自销外,还运往中亚地区销售。回纥这一做法
A.推动了与唐朝经济文化往来B.加速了唐朝经济作物的外销
C.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规模D.密切了唐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
2022-04-16更新 | 441次组卷 | 6卷引用: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10 . 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   李唐王朝建立后,与唐朝对抗的薛举、刘武周等均依靠突厥与唐对峙。东突厥不断地派兵南下,侵扰唐朝边地,甚至进兵长安。贞观四年(630年),唐趁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部属纷纷自立、天灾人祸之际,派大军将其征服,东突厥政权灭亡。太宗接受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户安置在西起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东至幽州(今北京城南)的沿长城地段。其思路是既可保持突厥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又可消除他们返回旧有地区重新崛起的企图。具体的方式是设立羁縻府州。这种体制的基本内容是指外族依附唐朝、受到朝廷的册封而形成的府州体制,以原来的部族酋长和首领充任府州的都督、刺史,他们有觐见皇帝、缴纳贡赋的义务,但实际事务仍归自己掌握。

材料二   羁縻府是为保证唐朝的安全和边疆的稳定而设置的,必须执行唐朝法令,体现出唐廷对诸民族的安抚与控制。但是它是以唐朝整体实力强盛为基础的,而且羁縻府州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某些首领背叛或与唐廷发生矛盾,也就变成所属州府的整体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施羁縻府州体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