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唐朝时期,政府在天山南北开展大规模屯垦戍边。高宗时,唐朝在西域的屯田年产粮已近40万石。安史之乱爆发后,西域弧悬塞外,屯垦军民泣血相守,坚守西域近半个世纪之久。这说明唐朝(     
A.基本解决了西域军民的粮食需求B.维护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稳定
C.边疆治理更关注地方的农业发展D.屯垦戍边政策具有强大治理效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隋朝,册立归附的东突厥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启民可汗以藩属自居。唐太宗时期,不再册立东突厥首领为可汗,而是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普通部众则是唐朝治下的臣民。这一调整意在(     
A.加强对北方边疆地区的管控B.扩大中原政治文明的影响
C.构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D.规范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
2024-05-13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又名沙堆烽)遗址赫然在列。

根据碳十四测定等诸多证据,专家推断,沙堆烽的使用年代在公元692年至公元790年之间。在遗址旁一处背风向阳的斜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被沙土掩盖千余年的物品堆,里面埋藏了大量的纸、木、纺织品等遗物,专家惊呼发现了“一座小型档案馆”。出土文书也显示,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者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沙堆烽遗址出土的文书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部分用焉耆文书写,有的文书中还提到“于阗兵”。沙堆烽遗址考古成果最大亮点在于出土纸文书、木简883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

——摘编自新浪新闻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从沙堆烽遗址可以合理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沙堆烽遗址的发现的历史价值。
4 . 《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

——摘编自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

材料二   下表为明代沿海地区主要海防卫所城池的数量统计。

地区辽东山东北直隶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
千户所城数量(个)9232220321958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朝海防布局的因素。
2024-01-31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土河”是唐代的一种军事侦察方式,即“于山口贼路,横断道,凿阔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检行,扫令净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近年,某遗址出土了一件被认为是体现该侦察方式的纸质文书。此文书最有可能出土于(       
A.四川绵竹剑门关遗址B.广东广州“蕃坊”遗址
C.新疆尉犁沙堆烽遗址D.陕西西安“西市”遗址
7 . 陈寅恪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来文化重塑中原文明B.李唐王朝呈现多元底色
C.统一局面得到巩固发展D.民族交融促进国家强盛
2022·河北·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汉军破匈奴右地,占据河西地区,朝廷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在此后百余年的经营中,西汉王朝通过布防军队、移民屯田、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河西四郡在历代中原王朝的西北边疆战略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材料二     凉州在河西走廊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地“山川险阨,土田沃饶,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武德初,置凉州总管府。贞观年间,改都督府,督凉、肃、甘、沙、瓜、伊、芳、文八州,其所领之地,横贯今甘肃大部和新疆东部。凉州都督常奉朝命,行西北道安抚大使或安西都护,职权范围大大超越凉州。武德初,杨恭仁为凉州总管,他采取措施防御东突厥的进犯,妥善处置了瓜州刺史贺拔威的叛乱事件,在凉州镇守近7年,有效地守护了河西走廊。

——摘编自张雄《唐太宗经营河西走廊略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经营河西地区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河西四郡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方面的战略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置羁縻诸州,……四夷之与中国通者甚众,……宜有以记其所从出。天宝中,玄宗问诸蕃国远近,鸿胪卿王忠嗣以西域图对,才十数国。其后贞元(德宗年号)宰相贾耽考方域道里之数最详,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其山川聚落,封略远近,皆概举其日。”唐政府这些举措(     
A.推动古代地图学的新发展B.促使华夷同源共祖观念成为主流
C.提升了鸿胪寺的政治地位D.有利于多元一体政治体系的形成
10 . 贞观十六年,原凉州都督郭孝恪任安西都护兼西州(今吐鲁番地区)刺史,其在西州进行户籍登记等工作,史称“高昌旧民与镇兵及谪徙者杂居西州,孝恪推诚抚御,咸得其欢心”。这反映了唐代(     
A.对西域的有效治理B.边疆形势的紧张
C.文化的开放与包容D.民族交融的局面
2023-05-29更新 | 436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3届高三信息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