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特别是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在文化方面,在战国时代的基础上,中国有了完整的宇宙论、伦理学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各家综合的基础上……中国的知识和科技能力,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这些“硬件”和“软件”的能力,使中国的生产能力超过四邻,且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故得以通过贸易,将各处的经济纳入中国的大系统之内。唐代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许多外来的成分,在日常生活方面,唐代饮食起居乃是总结了南北朝时期的汉、胡分野,整合为新的方式。南朝以前,在服装方面,汉服是宽袍大袖,斜襟束带,唐代则从胡服演变成为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面再披上一件长衣……印度的数学、中亚的天文学,都被纳入中国文化的系统之内,唐代文化的接受能力,可能是中国历来最强的。更为重要的则是文化的理念部分,唐代儒学在前期并没有太大发展,至韩愈后,儒学才有新动力和新方向。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整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在文化上开放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重视法典编撰,自隋唐起历代法典都规定“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 之罪,由于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国家刑法发达,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则视为细事,缺乏应有的法律。除皇帝外,朝廷中的行政高官也握有不等的司法权,地方临民之官,既是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二者合二而一。

——摘编自张晋藩《解读中华法系的本土性》

材料二   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 114 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如宫顶正脊的两端,除有仙人抱角、兽吻飞檐等,还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宝珠、     宝瓶等。

——摘自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三   徽派建筑明显不同于中国其他的民居建筑,黑与白是徽派建筑外观仅有的两种颜色。……走进村庄高耸的马头墙更让人体会到这些百年老屋过去的荣耀……这些老屋内部的繁复     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在内装修上讲究工笔画的精雕细琢,徽派建筑     中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遗产在中国之皖南古村落 西递·宏村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时期“重视法典编纂”的     表现及其体现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提炼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并概括这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
(3)布达拉宫与皖南古村落代表了不同性质的建筑,布达拉宫代表了宫殿建筑,皖南古村落代表了江南古民居。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①用具体实例说明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②简析徽派建筑的特色。请选择其一并作答。
2020-12-30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摘编自《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中国的手工业蓬勃发展可见一斑。四川、云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可以大量出口国外。陶瓷业也很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中国的东南沿海多优良港湾。其周围有造船工场,能够造出载重量大、适合远航的海船。这些优势远大于陆上贸易。而陆上贸易由于安史之乱后出现很大风险,于是海上贸易更加繁荣起来。

——摘编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唐朝海上贸易发达的原因。
4 . 不同的境遇

材料一   考古学者曾在西安发现了一块刻于9世纪前期的墓碑。依据碑文记载,墓主是李素,伊朗(波斯)贵族,妻子来自突厥部落。李素在广州长大,其父曾任广州港副总督。他师从当地的景教(基督教分支)教徒学习天文。育有六子,在不同部门供职。

——摘编自《波斯湾航海家在中国港口的遗迹》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仅留粤海关一口准许外国商船贸易。外商抵达后,必须入居城外特许的商馆区内,并通过“十三行”进行贸易。清朝还对外商做了许多严格限制:商船进出港必须遵守规定时间,通商季节结束,即行离港,不准在港口过冬;外商入居城外商馆区后,不得随意出外,更不准入城等。

——摘编自《大学中国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墓主生活在中国的哪一朝代?他的家族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到中国的?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粤海关”位于哪一座城市?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外国人在中国的处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3)你认为导致外国人在中国处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5-0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