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东突厥灭亡后,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置定襄和云中两都督府,分别委任突厥贵族为都督。同时,对迁徙到中原的突厥上层分子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由此可知,唐朝(     
A.内地与边疆治理一体化发展B.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较开明
C.边疆地区的发展程度显著提高D.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分而治之
2023-11-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2 . 唐朝的三百六十九个宰相中有十分之一左右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战败投降的突厥酋长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以及铁勒酋长契达何力等也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在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代北及西域族人后裔更是不计其数,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这体现了唐朝(     
A.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B.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加强
C.世家大族依然把持着朝政D.通过联姻方式来巩固边疆
3 . 2023年8月1日,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众多文物中,有一件文物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唐文成公主带到西藏地区的唐代古琴(如下图)。这把古琴(     
A.见证了中央政府与西域的交流B.是唐蕃友好的历史见证
C.反映了唐朝边疆治理不断加强D.使唐文化开始向西传播
2023-11-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和亲”比前后的任何一个王朝次数都多,规模都大,与周边的异族藩王几乎都有过和亲的历史。和亲的对象有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契丹、南诏等。这主要说明了唐朝时期(     
A.实行开明对外政策B.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C.和平处理民族问题D.民族对抗基本消除
2023-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贞观十四年,唐朝征服西域腹地的高吕国,旋即改作西州,西州为正州而非羁縻州,此后,再设军政兼理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的广漠地带。这反映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边疆与内地治理的一体化
C.唐王朝版图的基本奠定D.陆上丝绸之路的持续畅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概况

时间史实
公元前139年        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昆邪王降汉后,在其故地设武威、
张掖、       、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诏河西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户共71270户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           。

——据《史记》《汉书》


(1)完成材料一表格中填空部分的内容。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王朝边疆治理的手段。

材料二   唐太宗提出了“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观点,还打破“华夷”界限。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国《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爱之如一”体现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对应的序号及其成立的时间。指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主题。并简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3-11-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羁縻的第三点要义,在于因俗而治,正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即用制度、文化和技术引导并逐渐改变夷狄,而不直接对其进行统治。在这方面,唐朝尤为成功,通过广泛建立羁縻府州制度,极大地扩大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影响。唐朝近三分之二的地区为羁縻府州,这是羁縻政策的制度性发展。羁縻州府的设置,将许多民族首领纳入府州的地方制度之内,并授予他们官职。当然,羁縻府州同州郡还有显著区别,其首领担任的官职可以世袭,其也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摘编自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增订版)》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前,由于唐朝在西域的经略,通往西域的交通大开,形成了自汉代以来东西陆路交通的极盛高潮。当时中西交往空前繁荣,亦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唐朝与西方的交通,除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盛,这一时期因此也被称为“丝路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武斌《丝绸之路全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被誉为“丝路的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并列举该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事例。
2023-11-06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2022年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曼谷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两国领导人此次会面意义非同一般。追溯到唐朝,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有(     
①玄奘       ②鉴真       ③空海       ④僧一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 . 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入,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文化繁荣,是公元6-9世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西域丝绸之路南北中三道是丝路最重要的一段,诸国使者、商贾由丝绸之路麋集长安,推动了唐帝国的繁荣昌盛。唐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多在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边州,而在西北陇右道西部的西域为突厥、九姓胡、回鹘等众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域,也是突厥、吐蕃、回鹘与唐争夺的战略要地。正确处理边州,特别是与西域诸胡的关系,乃唐发展繁荣的支柱。

——摘编自程喜霖《略论唐朝治理西域的战略思想与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唐朝的民族政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14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