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朝的地方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元世祖灭亡南宋之初,令各地官员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并在江南差拨站户设立驿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其目的在于(     
A.凸现元王朝经济的繁荣B.实行行省制度
C.加强与察合台汗的联系D.巩固国家统一
2024-05-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昭成皇帝(北魏高祖拓跋什翼犍)之六世孙……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九月庚午遘疾薨於位(因病去世)。天子(孝文帝之子宣武帝)震悼,群辟痛心,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侍中如故。考德累行,谥曰文宪公。

——摘编自《元晖墓志铭》



元晖墓志铭石碑

材料二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成守的同时进行屯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晖墓志铭》中的内容可以佐证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
2023-12-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扶轮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元朝在建立行省制度的基础上,为“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在全国共设驿站1500余处,加上西域、西藏等边远地区共1600多处,达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的效果。据此可推知,元朝驿站的设置(     
A.促使民族矛盾得以有效解决B.维持了各族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C.充分发挥了汉人的核心作用D.适应了元辽阔疆域的统治需要
2023-11-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元代制度规定,各行省必须按“常制”“禀命而行”,即行省只能“遵成宪以治所属”“中书报可而后行”。这说明(     
A.保证了国家法令统一B.创新了政务运行模式
C.影响了地方理政效率D.强化了官员政治责任
2023-11-29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这一制度是忽必烈在中央集权制基础上制定的,形成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地方分权为辅助的新型政治体制。这一制度中,由中央分配官员前往地区代表中央形式统治管理权力,通过一个行政区划的管理增强多民族统一。“这一制度”是(     
A.刺史制度B.郡县制C.羁縻府州D.行省制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官员来源上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蒙古平定云南大理后,在其地实行草原上通行的万户制度,但云南地区动荡不止。元朝建立后,赛典赤受命至云南建立行省,他进行调查后决定废止万户制度,试行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朝廷官吏的制度。结果收效显著,于是在南部边疆地区普遍推行。元朝在云南的举措(     
A.兼顾大一统和因俗而治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受猛安谋克制度的影响D.有效解决了民族矛盾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悉、左悉、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荐,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白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分析行省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新的选官制度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2023-11-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以武力夺来的广袤土地上普遍建立郡县,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然而,郡县制对于专制统治者个人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 异姓的地方官吏多数是些见风使舵的势利之徒,他们往往在王朝危难之时为自己着想,不全力去拱卫统治者濒危的社稷。“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西汉各侯国的权力较大,但经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努力,诸侯国势力大为削弱。

——摘编自万昌华《论郡县制度的嬗变与实质》

材料二     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王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力过重的弊端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孟广耀《蒙古民族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景帝和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威胁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2023-11-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民族内容梳理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古代羌人的分支,政权定都兴庆府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设立驿站,进行了制度创新
A.党项、女真、鲜卑、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2023-11-10更新 | 264次组卷 | 8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前拉练(1)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