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周边各族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在处理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并归纳其特点。
2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在民族关系上主要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

——摘编自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二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宋朝十分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管理。宋代是广西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广西区内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较慢,同时,区内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宋王朝对广西境内不同地区的治理策略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调整。在桂西北地区,宋王朝主要采用“以夷制夷的治理方法,通过设置羁縻州、县、峒来管理地方。

——摘编自韦负《论宋王朝治理桂西北民族地区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以及汉朝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在桂西北采取“以夷制夷”治理方法的原因,并分析治理西南边疆的影响。
3 .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的重要通道,也是今日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多种史籍来看,汉武帝之时张骞“凿空”正式开通了丝绸之路。经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的两次战役之后,西汉已基本将匈奴的势力从河西驱逐出去。控制河西走廊后,西汉逐步设置了郡县,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还将移民屯田扩展到西域。汉长城在当时称为“塞”,包括城、障、燧、亭等设施的汉塞集军事防线与交通渠道为一体。将长城延伸至河西、西域,有力地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

——摘编自荀长玲,徐黎丽《两汉对丝绸之路开通与维护的贡献》

材料二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更重要的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远超前代,私人海上贸易在政府鼓励下得到极大发展。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对外贸易非常活跃,商业的繁荣程度居世界领先地位。繁荣的海外贸易也为宋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南宋时期“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摘编自许尔君《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简述汉代开拓与维系丝绸之路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影响。
4 .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魏晋时期,凭借波斯和中亚商人的转运,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唐朝时,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贸易的主要对象除了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外出口以五金、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为主,尤其是瓷器贸易大量兴起。进口商品则以香料、珊瑚、玛瑙、象牙等奢侈品为主。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法国学者认为,来自阿拉伯的商队要比来自中国的多,因为他们需要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他们。

材料二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材料三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商道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汉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新疆至葱岭以西的南亚、中亚、西亚到欧洲,这一时期从汉地向西域地区传去了铸铁、“穿井”等技术,汉朝的礼乐制度也为西域各国所仰慕,西域各国仿效汉家礼乐制度“治宫室,作檄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西域各地的葡萄和首蓿从大宛传入中国,特别是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由这条通道从南亚地区传入中国。

——摘编自(东汉)班固《汉书》卷九六《西域传》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在交通道路建设方面的举措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6 . 随着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与相互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起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发明者国家发明成果
1782瓦特英国改进蒸汽机
1825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试车成功
1866西门子德国发电机
1876贝尔美国电话机
1882爱迪生美国纽约市珍珠发电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作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对外交往主要采取什么方式?概括指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022-08-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