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西汉前期郡的数目看,全国54个郡中,分封给诸侯王的有39个,中央直辖郡只有15个,其中还有不少公主和列侯的封邑。汉初的行政区分布如下:中、西部少半地区是中央直辖郡,北、东、南大半地区是连成一片的诸侯王封地。从人口分布来看,据推测王国地区和中央直属地区的人口之比约为105.29。西汉前期经济的发展绝不仅依赖于中央直辖郡县经济的发展,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王国地区经济的发展。王国经济作为全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汉武帝时山东遭受水灾,百姓陷入饥乏之中,最高统治者立刻“遣使虚郡国仓廪以振贫”。

——摘编自谭景玉《西汉前期诸侯王国经济的发展与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为了使国家金融要脉由中央政府控制,将郡国铸币改为中央政府铸币,发行五铢钱,将五铢钱作为全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实现了货币的统一;中央政府在盐铁产地设官,实行统一销售和生产,增加了国家收入;在各郡国设立均输官,主要负责运输贡纳物品;推行平准制度,平抑市场物价。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农业经济的稳定,带来较多的社会问题,如小农背本(更换职业)豪强商贾崛起和土地兼并等;各诸侯国势力的不断增强,引发了反叛中央的战乱;匈奴对中原的不断侵袭致使汉武帝必须动用武力击退匈奴,而战争产生较多的军事费用;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汉武帝必须不惜一切财力救灾治险。

——摘编自张伟《汉武帝实施新经济政策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实施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的国家治理中得出的历史经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西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既传播了汉代先进文化,亦让西域独特的文化融入中原文化中。通西域对汉代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西域全新的物产、宗教、传说等进入内地,开阔了汉代人的眼界,引起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格外关注,成为文学作品中表现的重要对象。张骞凿通西域后,来往的中西使者数量不菲,为惊动人们视听,往往谈奇语怪,极大地激发了文学想象力。部分中原人到过传说中西王母的生活地,广泛传播了西王母传说,是民间传说爱好求仙的武帝与西王母相会的现实依据,大大丰富了西王母的故事。

——摘编自王焕然《汉代通西域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唐王朝的强盛富足为诗人的创作搭建了可以纵横驰骋和兼收并蓄的文化平台,使得唐诗融入西域文化成为可能。诗歌发展到唐代已形成诸体并兴而格律大行的诗体格局状态,进入诗歌创作自由而又有度、不失规范的成熟期。西域的历史地理文化遂成为唐代诗人争相表现的题材。汉唐以来,西域持续变迁的交通、行政管理和人文地理等既是(唐代)西域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其自身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骆宾王、李白、岑参等诗人或亲临西域,或身居西域,皆对西域自然地理、山川形胜、风土人情有着切身感受。他们真实的西域经历为其诗歌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摘编自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型呼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域文化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西域文化融入唐诗创作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西域文化对汉唐文学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中期,农业经济得到发展,经济交流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为了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以谋求边疆人民生活的安定,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由此打通了对外贸易的通道,中外商人将大量的文绣缯帛、罗纨锦绮运往中亚、西亚,甚至远至欧洲的罗马共和国,形成闻名后世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胡一楠《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前期,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交流的内容丰富多样。以乐舞为例,唐朝在乐器、乐舞作品、乐舞制度、乐谱等多个方面与西域各国进行交流和交融,丰富着双方体育文化的内涵。考古学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了壁画、舞俑等,他们上身着胡服,下身穿初唐时期的裙子,脚上穿着云头鞋,披着薄纱,从身着打扮和形态来判断,他们应该都是中原人士,所展示的正是唐代乐舞舞蹈,由此可以看出中原的乐舞传到了西域。唐朝传向印度的《秦王破阵乐》对印度有着深厚的影响,而在唐朝宫廷的十部乐中的《天竺乐》则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

——摘编自季春美、叶飞凤《唐朝丝绸之路上的体育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能够继续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丝绸之路上体育文化交流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北伐匈奴后,收复河套地区,筑朔方城,置朔方、五原郡;开河西,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郡;修长城、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边防体系,这些管辖机构及边防体系的设置,既有利于抗击匈奴,也有利于加强对新拓地的治理。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浑邪王率众降汉,汉设属国都尉保卫其安全,协调其与周围居民的关系。属国吸收了不少匈奴原来的官员到各机构担任武官职务,并保留其原有封号。汉武帝从大一统大局出发,以和亲、谈判、派使者出访、置属国等有效灵活的措施,使“拓边”和“固疆”有地的结合在一起;汉武帝时的官方移民,不仅有移向边地的汉族,也有移入汉地的少数民族,各民族共同生产,共同生活。

——摘编自尼安木、王玉功《论汉武帝的疆域政策》

材料二   从元光二年(前133年)至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共动用了100多万的兵力,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彻底扭转了自汉初以来的不利局势,基本上确定了汉对匈奴的绝对优势。在打击匈奴的过程中,为寻找可以联合的力量,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寻找大月氏。在这一过程中,汉朝第一次得知了有关西域的情况。带着联合乌孙对抗匈奴的使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汉武帝不仅将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到当时可以认知的世界之极限,而且募集、迁徙一些受灾的贫民去开发这些新土地,大批因各种原因失去土地的农民暂时获得了生计,缓解了紧张的社会矛盾。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举动历来饱受非议,历代儒士普遍认为对外战争使得“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以至于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

——摘编自徐彦峰《自然灾害背景下汉武帝开疆拓土再审视》


(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疆域政策的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汉王朝与匈奴关系的认识。
6 .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唐朝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元朝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天文观测并编订《授时历》。这些活动的成功取决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浸染
C.选官制度的推动D.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
7 . 从西汉到东汉的京都赋中,关于大宛马、琉璃、敦煌、祁连、冒顿单于、阏氏、鹿蠡、昆弥、康居黄支、条支、阆风、昆仑、戏车高檀、驰骋百马、吞刃吐火等称谓和内容逐渐增多。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A.文学体裁日益多元化B.汉赋主要介绍异域文化
C.百姓的娱乐生活丰富D.民族交往丰富汉赋内容
8 . 汉朝与罗马帝国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在公元前2世纪一公元2世纪都进入强盛时期。当时,来自北方的、威胁两大帝国的势力分别是
A.匈奴人、日耳曼人B.鲜卑人、日耳曼人
C.蒙古人、波斯人D.匈奴人、雅利安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往的史料,特别是文字史料,往往有记录失实的地方,还有很多史料在流传过程中佚失、零散了,因此,都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辨析。

材料一   西汉统治者基本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分封亲属和功臣为王侯,又设置郡县。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并启用身边的尚书令、侍中、常侍为内朝,来制约相权。

材料二   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四书五经成为官方教科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造纸术的发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传播。

材料三   从汉代开始,中国不断输出丝绸,输入西方产品。葡萄、红薯、胡葱、西瓜之属,成为中国的常用食物,胡琴等也成为中国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材料四   东汉王莽最大胆的改革是经济改革,面对土地兼并的情况,王莽下令禁止私人拥有大块土地,颁行均田制,规定土地国有并分给纳税的农民,禁止蓄奴。


找出材料中三处不符合汉朝史实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