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03年和1906年,清政府分别设立商部和邮政部。1911年农工商费支出、实业费支出、交通费支出合计约4302.3千两,占清政府该年岁总支出的14%强。由此可见(     
A.民族经济获得迅速发展B.国家治理日趋呈现近代化趋势
C.清廷抑商政策开始松动D.实业救国思潮左右了政府决策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图所示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官立两广高等工业学堂颁发的修业文凭。文凭上用工整的毛笔字写着学生的修身、国文、算学、历史、物理、化学、英文、地理等12门学科的分数。从中可以窥见,清末教育(     

A.实现了近代化转型B.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C.难以培养实用人才D.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令各级科举考试一律改试策论而不用八股文。八股文被废后……梁启超描述说:“八股既废,数月以来,天下移风,数千万之士人,皆不得不舍其兔园册子、帖括讲章,而争讲万国之政及各种新学,争阅地图,争购译出之西书。昔之梦梦然不知有大地,以为中国为世界上独一无二之国者,今忽然开目。憬然知中国之外,尚有如许多国,而顽陋倨傲之意见,可以顿释矣。”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417页,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

如何看待材料中梁启超的相关描述?据此指出利用文献史料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汉口中西报》报道,1908年6至7月,全国各省纷纷请开国会,“而我湖北独无”,直至8月2日,湖北教育厅召开特别大会才终于有所行动。在这次大会上,推举留日学生卢弼起草国会请愿书、湖北教育总会会长吴星陔为赴京请愿代表、捐赠请愿旅费等提议均遭被推举者拒绝。这反映出当时的湖北(     
A.思想保守封闭B.社会经济落后C.封建统治稳固D.追求独立自治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任命这一内阁是清廷在行将崩溃时的最后一个孤注一掷的行动。在这个皇族为中心的内阁组成后不到一年,武昌就发动了革命,其后又不到一年,清政府垮了台。”材料论及的这一事件(     
A.使不少立宪人士转而支持革命B.导致清朝中央政府权力的下降
C.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D.宣告清王朝在中国统治的结束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06年刊发在《北京画报》上的插画“恭贺立宪”配文“改行立宪,是中国的大转折,是几千年没有的大幸福。”该插图反映了(     

①戊戌维新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②西式的服饰乐器得到了传播
③全国人民广泛拥护共和政体             ④部分人士对政治变革的憧憬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募役法,其原则是“计产赋钱,募民代役”,政府宣布老百姓交纳免役钱后即免除充当差役的负担。同时规定原来不必承担差役的官户等,都要按照免役钱定额的半数交纳“助役钱”。推行募役法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均平赋役B.强化人身控制,稳固统治
C.抑制土地兼并,发展生产D.限制高利借贷,缓和矛盾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鞅认为,实行为善、怀柔的政策必然导致“奸民”增多,民强则国起内乱,民弱则众皆依上,唯以权力压制民众,才能使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所谓“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据此可知,商鞅这一主张的特征是(     
A.重刑轻德B.严刑峻法C.崇尚耕战D.国富民弱
7日内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1971年被视为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这个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主张取消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特别是取消对投资决策的控制。19677月,联邦议会通过关于外国人对南斯拉夫劳动组织投资法。该法规定,在合资企业中,外资可占49%的股份,必要时还可以提高。外国资方可以将属于自己的80%的利润汇走,余下的20%应投资南斯拉夫企业,外资所得利润的税率为35%。同时规定,外资不能在银行、保险、国内运输、贸易、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科研部门投资。实际上,从1965年起,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资本已进入南斯拉夫的石油、汽车制造、制铝、水泥、木材、电信器材、水力发电、旅馆和旅游等行业。这一阶段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市场规律的作用,搞活了经济。但统计数据显示,19651969年,工业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19601965年,仅为5.31%。不少盲目投资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比例失调,商品普遍涨价,失业人数增加。

——摘编自马细谱《南斯拉夫兴亡》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地理优势迈出了招商引资的步伐,中国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特区办厂开公司。19801985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市向国务院建议邀请西方企业家到中国访问,商议采用合资的办法,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一位来华参与合资谈判的德国人回忆道:“中国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迈向市场经济,但它不可避免地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同时也缺少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条件……”1979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三年后,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允许外国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被写进宪法,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首例。

——摘编自迟铭、季鲁明《简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引进外资环境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上海采取不同方式引进外资的原因,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01年,变法上逾刚刚颁布,两广总督就奏请废八股,改试策论。此后,袁世凯等一批封疆 重臣多次提出“变通科举”,结果都未得到政府响应。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人借日俄战争给清政府带来的危机,再次联名奏请“立停科举”。并提出“科举妨误人才……故欲补救时艰……必自先停科举始。”清政府最终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表明,废除科举(     
A.是朝野上下的普遍共识B.是清政府迫于形势的举措
C.起因于日俄战争的爆发D.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