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观念·观念社会化·社会行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秦国在政治上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该变化的影响在东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以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出现相比拟。中国与古希腊一样,贵族社会危机终于导致贵族制度的“民主化”。农民上升为“武士”,摆脱贵族大家族控制,取得了爵位,亦即将贵族的旧等级移置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新环境之中。
材料二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材料三        近代西方历史中,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主持审判查理一世的大法官以英王违反与人民的契约为名,判处国王死刑。北美大陆会议代表们认为“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遂决定与英国决裂。法国大革命期间,“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民的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因此需要制定《人权宣言》。
(1)依据材料一,指出“革命”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古希腊变化的相似之处。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人民”一词在上述各国代表的主要群体;并概述“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合肥八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369月,法国雅各宾派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已经没收的逃亡贵族的土地及王室、教会的土地,均分成小块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被地主贵族夺走的一切公地退还农村公社,如果农村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要求分配土地,则按人口平均分配。全部和无偿地废除封建义务,凡属领主在过去向农民所征收的一切地租应无代价地取消,与封建权利有关的一切文契,均应在三个月内全部销毁。对于无地的公民买地者予以一定优待,可以从被没收的逃亡贵族的土地中买得价值500利弗尔的土地,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东部一带,确实有不少贫农买到土地。

——摘编自夏洪亮《论雅各宾派土地政策的得与失》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土地政策在解决农民土地方面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材料一、二、三所反映土地政策的影响并说明由此得到的启示。
2024-04-11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的手段虽然更彻底、更干脆,但革命的成果也可能很快消失,不留下太深的历史痕迹,英国的情况就是这样。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革命首先在北美洲的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殖民地人民发动反抗斗争并最终赢得了独立。这些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受到美国革命胜利的极大鼓舞,法国人也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社会。虽然大动乱很快颠覆了法兰西共和国,但理性的价值观在法国大革命后仍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革命从法国又退回到西半球,那里的法国殖民地海地以及墨西哥和南美洲的伊比利亚殖民地都取得了独立。……起初是欧洲,然后是美洲,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符合民族共同体利益的政权获得了民众前所未有的支持,在与那些未能有效构建民族国家的邻邦发生冲突时,常常能够胜出。围绕民族共同体建立国家的理念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发展。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社会改良是晚清社会变革的又一种主要形式。……历史的实践证明,即使是社会改良,在除旧布新的过程中,也难免发生激烈的争斗、对抗、动乱,甚或流血冲突,付出进步的代价。由于社会改良是在旧的权力体制内,用新的价值取向对现存的社会和制度进行结构性的功能改造、更新,相较而言,它比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更注重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缘关系,更需要谋略和策划,更为困难,因而也更少有成功的先例,晚清尤其如此。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社会改良的类型,并阐述对“革命与改良”问题的认识。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63月,拿破仑宣布派其兄约瑟夫·波拿巴为那不勒斯王。那不勒斯的中产阶级早已在封建制度下蠢蠢欲动,他们欣然接受了波拿巴王。可是一般老百姓视他为篡国贼和异端,不欢迎他的来临。为了治理好那不勒斯,约瑟夫·波拿巴将拿破仑欣赏的财政专家罗德勒子爵从巴黎请来掌理财政,课征国民税金,无论贵族、平民、教士都必须纳税。其他经验丰富的官员在王国各地区建立了免费的学校,各省建立学院。政府废止了封建制度,将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再售予农民及人数日增的中产阶级。同时,政府依照《拿破仑法典》,根据当地环境,稍作增减以制定法律。政府整顿司法,简化烦琐的程序,改革狱政及刑法。

——摘编自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主义正逐步走向崩溃,新兴的资本主义法国同封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拿破仑掌握法国执政权后, “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拿破仑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欧洲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并在占领区实施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拿破仑统治期间,意大利不仅修建了良好的公路、桥梁和学校,而且有效进行了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并建立了富有活力的资本主义管理制度。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约瑟夫·波拿巴治理那不勒斯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2024-02-0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1,16+3模式)-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民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共和主义公民学说及西方社会治理实践,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整体改变而产生流变。公民教育在古典城邦治理中体现为公民德性教育,在神学统治时代社会治理中体现为宗教信仰教育,在近代西方社会形态转变中确立了公民教育法治主义传统,在现当代社会治理中走向繁荣。现当代公民身份性质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统是自由主义,这种传统更为强调公民权利,而较少对个人提出要求。自由主义公民学说是革命暴动与契约主义权利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法国大革命首先建立起公民身份的原则和实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洛克的政治理论,以及美国的独立和随后合众国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的发展。公民教育切合西方社会治理注重法治精神、规则意识和多元治理的特点,在制度制约和规则教化两方面为社会治理提供支撑。

——摘编自曹金龙《约制与规化:西方社会治理中的公民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公民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公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2023-02-1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前)农民不仅终止了农奴身份,而且变成土地的拥有者。十八世纪,所有教区事务由官吏管理。这些官吏不再是领主的代理人,也不再由领主任命。-些官员由省总督任命,其他官员由农民选举。所有的官员由中央政府监督控制。贵族阶级失去了先前的政治权力,但极大地增加了金钱上的豁免权和个人优势。它的特权对于法国人民来说是如此的无法解释,令人憎恨。十八世纪,欧洲政体半数濒临崩溃,一般来说,大陆东部地区不如西部地区的制度坍塌严重,但到处可见旧制度的老化衰退。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作为旧制度的产物,中央集权没有在法国大革命中毁灭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革命的开端和导火线。我还会补充道,人们在其内部摧毁贵族制度时,他们也会将自己推向集权化。这种状况下,推动人民的这一倾向比起阻碍它要容易得多。在人民内部,所有权力逐渐集中,只有下大力气,才可能使之分裂。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大革命前“旧制度老化衰退”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指出中央集权没有在法国大革命中毁灭,并与近代民主政治相融合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