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英属印度殖民地新总督柯松伯爵提出进行殖民地教育改革的动议。由于此次会议出台的许多教育政策没有考虑到印度人的情感,无视印度人的存在,结果遭到民族主义者的抨击和全体印度人的不断反对。1905年,柯松当局出于对殖民地控制的考虑,决定将孟加拉邦一分为二、分成东、西孟加拉邦。这一做法进一步激起了印度民族主义者的反抗情绪。1906年,为抗议殖民地政府的武断专制,国大党激进派领导人提拉克在孟买成立由年轻教师和青年学生组成的青年学生团体——青年印度联盟,后又成立了全国民族教育委员会,通过《民族教育委员会议程》。为了响应全国民族教育委员会的号召,印度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成立了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高等院校,如国家艺术学校和民族医学院等。1908年之后,领导民族运动的国大党改为由温和派主导。1910年,殖民地政府被迫撤销孟加拉邦分治政策,印度第一次民族抗争运动也暂时告一段落。

——摘编自施晓光《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印度民族教育运动的历史作用。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列强统治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殖民主义活动造成全球现代民族矛盾的形成和持续。殖民主义国家试图通过殖民征服消弹阶级冲突,引发了两类民族矛盾。一类是殖民民族和被殖民民族之间的矛盾。在亚、非、拉许多地区反对殖民主义成为创造民族国家凝聚力的有效渠道。这一矛盾也造成新生国家内部民族矛盾和新生国家之间的许多矛盾。另一类是殖民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殖民主义国际体系以暴力为基础,依靠单极霸权国家维系运行,霸权国家对其他殖民国家实行再剥削。

——摘编自杭聪《殖民主义与非洲发展的困境》

材料三   60年来,亚非这两片古老大陆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亚非各国人民掌握了自己命运,相继赢得了政治独立,坚定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亚非两大洲从过去贫穷落后的地区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活力的地区。在万隆精神激励下,亚非国家联合自强,区域、次区域、跨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世界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亚非地区有100多个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共同构成异彩纷呈的文明画卷。

——摘编自习近平《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19世纪中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概述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殖民主义活动造成的两类民族矛盾,并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两类民族矛盾发展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万隆精神”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及其背景,阐述中国政府是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的?
2024-05-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就波及范围而吉,不仅是欧洲战争,也是全球性的战争。……在法国革命的激励和英国的支持下,拉丁美洲各地的共和运动风起云涌,其领袖人物是西蒙·玻利瓦尔。……1826年,英国外交大臣阐述了英国支持玻利瓦尔的理由:“如果西班牙归属法国的话,也必须是一个不拥有西印度群岛的西班矛。”当时巴西已脱离葡萄牙独立,这是拿破仑战争的又一结果。

——《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

材料二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历史如何促成“拉丁美洲各地的共和运动风起云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丁美洲在19世纪的历史命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为什么说“不能纯粹归于偶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西班牙的冒险家们侵占土地和发现金银矿山后,王室就宣布都应归其所有。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发现金刚石矿后,就把它归为国王所有。葡萄牙人早已在西非捕捉和贩卖黑奴而臭名昭著,而西班牙人也不甘落后,积极地扮演这种角色。印度人在谈到葡萄牙侵略者时说:“幸而葡萄牙人同狮虎一样少,否则他们会消灭整个人类。”葡萄牙从欧洲运来能大量生产的工业品高价卖给当地居民,然后强制用低价购买当地的贵重物品运回欧洲,从中获得数倍至数十倍的高额利润。西班牙则在本土和殖民地建立一整套机构,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还设立天主教会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精神奴役;他们建立大地产和种植园或开办矿山,强制印第安人和黑人耕种土地和开采矿石,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剥削。

——摘编自今日头条《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统治政策及其殖民掠夺》

材料二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英国把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送到英国受教育,再送回印度服务,这些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基本上都醒悟了,要求参政议政。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表明印度反英斗争进入新高潮,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埃及青年军官阿拉比领导军民保卫亚历山大港、开罗,后遭失败。18811893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杀英殖民头子戈登,起义失败后苏丹沦为英殖民地。20世纪初,章太炎联合亚洲部分国家,成立“亚洲和亲会”,其中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摘编自王庆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民族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民族反殖民斗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1年爆发的海地革命掀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末,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拉美国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随之殖民地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欧洲拿破仑战争的极好契机,掀起了推翻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当亚非人民反殖斗争正蹒跚前进的时候,拉美人民就已经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战争推翻了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6个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材料二   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编者摘译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表现及其特点。
2024-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场起于哥白尼、迄于牛顿的革命,兴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做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旧的天堂被打破了,《希伯来书》和基督教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使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人是名符其实具有伟大智能的生物,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思想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从而逐渐把宗教和教会撇在一旁,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

——整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我们所讲的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围绕民族理念,以民族国家独立为核心的思潮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亲历的1848年革命,波兰、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等都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和紧随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相同。而当时的中国和印度,尚未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理念,他们的斗争只是被压迫民族对侵略者的自发性反抗,和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印度国大党领导下的两国真正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但就其反对民族压迫的性质以及与欧洲民族运动同时代的背景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民族反压迫斗争的论述也可视为他们民族主义认识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希恩《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主义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白尼和牛顿“对思想界影响最深”的科学成就,并分析这场“革命”在打破“旧的天堂”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亚洲民族主义运动和欧美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点,并说明造成不同的因素。
2024-04-1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阶段,在16世纪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掀起的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中,美洲大部分地区和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沿边地区被纳入新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推动了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阶段,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纷纷向海外殖民,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印度为例论证马克思“双重使命论”的合理性。
2024-04-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有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

材料二   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世界各地区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商业上“大革命”的表现,并指出这一“革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00年左右“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并指出20世纪初期各国人民为“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作出的努力。
2024-05-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市民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举起人文主义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运动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1617世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民族语言迅速传播与使用,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由此,整个民众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大大增强。随着王朝国家的建立,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君主阻碍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高举起反封建的旗帜,打倒了王权,确立起人民主权作为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主体。从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所组成,相反,而是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我们所讲的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围绕民族理念,以民族国家独立为核心的思潮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亲历的1848年革命,波兰、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等都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和紧随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相同。而当时的中国和印度,尚未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理念,他们的斗争只是被压迫民族对侵略者的自发性反抗,和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印度国大党领导下的两国真正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但就其反对民族压迫的性质以及与欧洲民族运动同时代的背景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民族反压迫斗争的论述也可视为他们民族主义认识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希恩《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主义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亚洲民族主义运动和欧美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点,并说明造成不同点的因素。
2024-04-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