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从19世纪起对欧洲和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一   社会主义在多数方面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叶的古典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因为社会主义提倡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社会管理或生产资料所有制。自由主义强调个人和个人权利,社会主义则强调社会和社会的集体福利。马克思的学说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原因可在马克思学说的性质和吸引力中找到。这些学说给各地的工人以一种自信的感觉,使他们确信未来是属于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还使工人们行动起来、富有战斗精神,因为阶级斗争理论已证实:要赢得社会主义的美好社会,不是靠慈善的捐助人的帮助,而是靠工人本身的努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所讲的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围绕民族理念,以民族国家独立为核心的思潮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亲历的欧洲1848年革命,波兰、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等都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和紧随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相同。而当时的中国和印度,尚未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理念,他们的斗争只是被压迫民族对侵略者的自发性反抗,和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印度国大党领导下的两国真正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

——摘编自王希恩《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主义观》


(1)根据材料一,归纳社会主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亚洲民族主义运动和欧美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共同根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1904年的“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物价的飞涨和托拉斯的压榨已使得经济斗争空前尖锐化,甚至使那些受自由派腐蚀最深的英国工人也行动起来了。就是在德国这个最“顽固的”资产阶级容克国家里,政治危机也在迅速成熟。疯狂的扩充军备和帝国主义政策,使得目前欧洲的“社会和平”犹如一桶火药。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解体和无产阶级的成熟的过程正在持续地进行。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一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

——摘编自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年3月)

材料二   20世纪初,伊朗、土耳其和中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印度、印度尼西亚、朝鲜、越南等国也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反对殖民的斗争。列宁认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展开,标志着20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列宁在1912年1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全国代表会议拟定的决议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斥责俄国自由派支持沙皇政府的掠夺政策的行为。”列宁还赞扬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实的民主主义。他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

——摘编自陈正容《列宁论辛亥革命和亚洲觉醒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提出“‘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的觉醒”的实质,并分析其意义。
2023-07-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思想主张
伏尔泰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材料二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反映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内涵,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事件
1885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1905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
19051911伊朗发生资产阶级立宪革命
1911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19181924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爆发了反对英法的民族解放运动
1919阿富汗迫使英国签订和约,承认阿富汗独立
19201942印度的   A
1924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   B
19261927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朝鲜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扩展到中东、北非。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以来,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在非洲,到20世纪80年代初,非洲国家几乎都取得独立。拉丁美洲战后民族运动也在深入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非拉总共有104各民族独立国家。这一系列斗争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结束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

——摘编自王晓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A、B代表的历史事件,并概括一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变化及影响。
2022-07-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材料二   《清帝逊位诏书》这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就其宪法义理上看,所表现出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原则。和平与暴力相对立,与战争相对立,面对着中华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清王室最终选择了以和平逊位的方式,将统治权转让给未来的共和立宪国体,由此避免了频仍不断的战争烽火和生灵涂炭。

——选自高全喜《政治宪法学视野中的〈清帝逊位诏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场“不流血的革命”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它对国王与议会权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清帝逊位诏书》发布的意义。
2022-02-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腐朽﹐围绕着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形式,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激烈的较量,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但都没有寻找到可以让多数人当家做主的正确道路和有效形式。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进行长期斗争和不懈探索实践,终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由全体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摘编自王绍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等

材料二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拉开了英国由专制王权走向议会民主政治的帷幕。"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为防止专制王朝东山再起.通过了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法令。"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不经议会同意而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王位继承法”,对王位继承者的顺序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法令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必须服从议会。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850年左右,政治上缺职无权的工业资产阶级展开了向贵族寡头夺取政权的伟大斗争。斗争以改革为手段,即通过1832年,1876年和1884年的议会改革."衰败选区"的议会席位转给新兴工业城市,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等相继获得选举权;地方政权上,废除了具有寡头性质的旧市自治机关,建立了较为民主的城镇会议等。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最终执掌了政权。

——摘编自李宏图《试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主要政治派别、民主方案,实践结果和建国初期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内容,并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022-01-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世界以来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角贸易示意图                                                     19世纪后期世界主要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后期世界贸易与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列强统治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