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近现代国际关系影响着国际秩序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外交格局。普鲁士军国主义统治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对欧洲和平的一个威胁。德国把奴役性的《法兰克福和约》强加在法国头上。它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既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铁矿,又是出于战略上的筹划。占领了麦茨和斯特拉斯堡(麦茨和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德边界)以后,德国就有了一道极其牢固的防御线。德国的这一谋算严重伤害了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普法战争对欧洲国际秩序的影响?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效。……同时应当有一附加条件,在同一时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50%,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应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供应总量相等。”

——凯恩斯《预言与劝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政治家的主要意图。

材料三   法国外长舒曼在1950年提出: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联合生产建立起来的两国团结,消除了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发变得不可想象。

——《舒曼计划》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对法德关系变化和欧洲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
(4)一战后,日本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渐趋紧张,20世纪20年代有所缓和,20世纪30~40年代矛盾尖锐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结合一战至二战期间美日关系的变化过程,指出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并分析美日之间这种争夺的实质。

材料四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并说明理由。
2020-04-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学家们的分歧
20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欧洲各国举行隆重活动,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德国史学界展开了著名的“费舍尔大辩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完全责任说”由此成为定论,并历时半个世纪。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新时期德国经济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模式发生了转向,“欧洲叙事”逐步代替了“民族叙事”。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产生了多种观点,“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以及“大国集体责任说”等逐渐成为共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上,研究也呈现多元趋势。学者们开始关注战前大国的心态变化、高层政治和军事人物的活动,并讨论战争能否避免的问题。

——徐健《德国学界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

(1)列举材料中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中的关于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原因。
(3)谈谈你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斯说:“英日同盟虽然并不想策动日本政府走向极端,但必然引起的后果是使日本感到可以和远东的大敌一决雌雄。”

——《兰斯多斯传》

材料二 英法和解后,德国更感到英俄对抗的特殊价值,德国首相皮洛克说,所有希望都系于他们所相信的英俄正在接近冲突。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04年,法国驻英大使认为,英俄发生冲突,是一场大灾难,唯一得利的是德国。

——《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906年,俄国外交大臣伊兹伏尔斯基说:“巩固和英国的关系对俄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大国利益和我们在欧亚大陆关系是紧紧相连的。”

——《全球通史》


(1)从材料一可看出英国与日本结盟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德国为什么希望英俄发生冲突?
(3)材料三中法国为什么认为英俄冲突是一场灾难?
(4)材料一至材料四,英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上述矛盾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如何?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019-09-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07·上海·高考真题
4 . 观察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问题:
(1)英、德、日、中四国人均GDP呈现何种趋势?
(2)自1700年至1913年英、德、日三国人均GDP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3)与1913年相比,1950年德国和日本的人均GDP为何增加不多?
(4)近代以来中国的人均GDP持续落后于英、德、日三国,原因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9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共同部分(上海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及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所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战争的“侵略”性质。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署《凡尔赛条约》
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英法绥靖,美国中立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哪一方为“侵略”的一方,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二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6 . 一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存在一个国家―俄罗斯,只有一个领袖―沙皇。只有那些扛起沙皇旗帜并接受俄罗斯语言、法律和东正教的斯拉夫人才会被俄罗斯当作兄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国内矛盾尖锐
C.民主化趋势加强
D.军国主义盛行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世界大战视为是帝国主义制度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因而主张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视角研究世界大战。
材料二   上个世纪末以来,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之所以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是因为20世纪的世界已形成为一个整体,存在着经济、政治和文化走向一体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因而主张从全球化角度研究世界大战。
材料三   当代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自19世纪以来,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正是这种思潮的泛滥,使人类陷于空前的冲突之中。他们主张从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视角研究世界大战。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按材料一或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2)请按材料二或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法西斯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原因。
(3)请按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8 . 从下表中我们能够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或影响
巴黎和会1919年A帝国主义国家总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本国的利益
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使中国回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慕尼黑会议1938年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强行割给德国

A.帝国主义国家总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本国的利益
B.恐怖主义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危害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8-02-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请分析20世纪初期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和结果。
2024-03-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升级,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含泪表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欧盟,欧洲团结是纸上的童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193年12月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但最终由于遭到英法等国的反对无法实到1939年8月,苏德双方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大战爆发。

苏联随即宣布苏联对于同它保持着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

——摘编自万柏连《欧战爆发前后苏联欧洲政策的变化》

材料三 欧盟外交大事记(部分)

1994年与俄国签订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
1996年与亚洲10国首脑在曼谷举行首次亚欧会议(美国未参与)。
2000年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签订第五个《洛美协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帮助。
2001年严厉批评美国废除《京都议定书》的行为。

——整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的角度回答战争的性质;并分析“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30年代苏联对欧政策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选择其一回答:①结合欧盟外交大事记,概括欧盟外交的特征;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简要分析其对世界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