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3 道试题
1 . 1916年之时,协约国后方劳动力严重匮乏,而战争还不知何时结束,英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考虑从国外招募工人,法国公使康悌提出要招募华工到法做工。经过几个月反复磋商,次年5月最终协定中方用惠民公司名义,由商人出面招募人,法国由军部代表陶履德上校改称农学技师来华,合同中极力避免参战字样。英国的华工招募计划则在8月正式启动。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当时“一战”尚未波及中国
②借“惠民公司”名义表明中国政府尚未对德宣战
③期间发生美国参战
④“以工代兵”是中国参与“一战”的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1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规定由先进国家(即受任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予以行政指导和援助”,直至这部分属地“自立”为止。国联对受任国的管理行使管辖权、监督权和行政权等权力。这主要可以说明一战后(     
A.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亚洲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对部分殖民地尝试国际化管理D.民族自决原则得以普遍实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38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39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

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2007年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发展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
4 .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社会主义苏联的参加,具有普遍性
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
6 . 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的统计表。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美国
死亡人数约180万约160万约80万约11.6万
①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态势                      ② 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
③多次大规模阵地战的消耗                      ④美国没有参加西线的战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一战后,中立观念被集体安全思想所取代,倡议集体安全的国联在盟约中废除会员国的中立权。国联成立后所有欧洲中立国都加入了国联。1936年比利时、荷兰宣布重返中立。1938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宣称中立,并表示“对所有国家友好,保持独立的坚定决心”。这表明(       
A.国联“全体一致”原则失效B.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边缘化
C.国联委任统治制度面临瓦解D.国联集体安全机制走向衰落
2024-02-08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 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8-20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9 . 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会成会人类历史的结点,它极大地冲击旧有观念,对之后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是令战胜国而非战败国相信战争的代价超过其收益。在这之后二十年,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可以说,是让战胜国和战败国都相信这一点。

——根据 约翰•基根《二战史》,齐世荣《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1)根据材料一,写出“妥协的政策”的名称,并概括其严重后果。结合所学,分别概述二战后初期主要“战胜国”和“战败国”为避免新的大战在政治上所做的努力,指出使他们相信“战争的代价超过其收益” 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简要阐释“东西问题”和“南北问题”的具体含义,分别概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为解决“南北”和“东西”问题所做的努力。
2022-07-06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普通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2016-11-27更新 | 171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