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与事件代表名言结果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经济形势日益好转,逐渐走出困境。
胡佛与经济危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繁荣就在眼前。经济进一步恶化,陷入空前危机。
罗斯福与经济危机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底下面更安全。
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依靠玉米壮大苏联。农业减产,出现严重饥荒。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仿表格,完成填空①。
(2)从下面A.B.C三个选项中选择②的正确填空,并结合历史说明理由
A.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进两步
B.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C.现在,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进展。
(3)仿表格结合相关史实完成填空③。
2021-04-2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19年,列宁指出“如果把‘共产党’这个名称解释为似乎现在就实现共产主义制度,那就是极大的歪曲,那就是胡乱吹噓,会带来实际的害处”。这反映了列宁
A.缔造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准备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意在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力D.正确认识苏俄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3 . 1921年3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实质上可以用两个东西来满足小农。第一,需要有一定的流转自由,需要给小私有主一定的自由。第二,需要弄到商品和产品。”这一过渡办法
A.体现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B.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推动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了现实D.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主要大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各国经济发展。下表为大危机前后主要国家GDP对照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当时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苏联
1929年2513.481941.938433.342622.841282.162383.92
1938年2976.191874.027999.573423.511769.574052.20
A.两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B.多边贸易成为国际时尚
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活力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弱
2021·全国·一模
名校
5 . 1939年,斯大林在苏共(布)“十八大”总结报告中指出:“我国已不再有,或几乎不再有使用落后技术装备的旧工厂和使用古老农具的旧农户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从工农业的新技术装备程度来看,我国是比任何国家都先进的国家。”这说明当时苏联
A.实现了建立工业化国家目标B.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建设
C.冲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D.建设模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2021-04-20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里提到“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这段解说词的主旨是反映苏联
A.深受帝国主义敌视和封锁B.工业化资金来自农业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险阻D.斯大林体制的必要性
7 . 1931年,斯大林说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按照计划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由此可见,当时的苏联
A.新经济政策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
C.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民生的改善
8 . 宣传画和照片中的“两个相反的世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宣传画〉20世纪30年代两个相反的世界:“我们(苏联)建造美好,他们〈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播种死产”

图2(照片)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施粥槽里的失业者
图3(宣传画)20世纪0年代苏联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1)图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事实,根据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图2中的社会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突出特点?
(3)将图1和图3这一类历史图片用于历史学习或研究,你有何看法?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