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国王与城市联盟发端于10世纪,但最初并不稳固,而且经常遭到破坏。例如法国北部的琅城,曾通过谈判,用大量金钱向领主买到自治权。后来,主教高德理企图取消琅城的自治权,市民举行武装起义。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和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认识到城市对加强王权的重要性,先后准许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的自治,以发展经济和文化。1185年腓力二世下令修整巴黎市容,一位富商竟捐献11000银马克加以支持。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腓力二世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先后攻占诺曼底、安茹、缅因、屠棱等地,金雀花王朝在卢瓦尔河以北土地全归腓力所有。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中世纪》

(1)根据材料,指出10—13世纪法国城市争取自治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法国城市争取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0—13世纪城市自治对法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绝对不是非黑即白,必须基于客观史实才能做到理性认知。某学者在总结西欧封3会的历史时,提出欧洲的中世纪是一段“黑暗中蕴含着光明”的历史。西欧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时代诞生的条件,承接着古代与近代的文明。

结合5—15世纪西欧历史的相关史实,根据示例完成表格内容,论证上述学者的观点。
领域黑暗光明
政治
经济
文化基督教神权至上束缚人性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宁古五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罗马帝国的旧址上,取而代之的是拜占庭、伊斯兰和西方基督教三个各具特色的文明,后来,它们分别走上独自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一些西方学者倾向于贬低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但此后几百年西方世界一直生活在君士坦丁堡和麦加的阴影之中,直到现在学者们才开始充分认识到拜占庭和伊斯兰文明所取得的价值。鉴于这样一种悲哀的相仇的历史,我们最好回顾一下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惠于拜占庭:从完全有形的方面看,7-11世纪拜占庭帝国一直是抵抗伊斯兰教扩张的一道屏障,从而有助于西方保持独立。在文化领域我们也受益良多,拜占庭学者协助保存了古希腊的学问。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拜占庭学者帮助把柏拉图的著作介绍给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拜占庭帝国的艺术对西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几乎是照搬拜占庭风格而建成。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译:《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领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他的出现是中世纪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内容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享有各项自由、各种经济上和法律上的特权等等。它本质上是一种“特别授权”的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基础,不仅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拜占庭继承并发展“古典文化”的代表性成就,并阐释西方是如何“受惠”于拜占庭的?
(2)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很多进步因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此时西欧出现的推动社会转型的“进步因素”。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中期的欧洲

材料   中世纪中期,不仅侵略者败下阵来,精干的国王走上舞台,识字率逐渐提高,而且气候也格外宜人,特别是在北方。这一时期的欧洲,经济出现腾飞的迹象并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的表现,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4-04-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签订《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基督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世俗君主多借助教会为自己的“君权神授”正名。教会的财富与田产日益增多,并执着于形形色色的朝圣教堂、圣物与图像,以期获得更多资助;人们也欲通过朝圣、购买赎罪券等方式追求拯救。在世俗社会越来越虔诚的同时,神圣领域却越来越世俗。10~12世纪,克吕尼改革和西多会改革开始清除教会中出现的䰞卖圣职、教士结婚等腐化现象,扭转由其导致的不良社会风气;西方修院制也开始从“避世”转向“入世”。至11~12世纪,精通法学的诸位教宗在政教冲突中把持了发言权,教会逐渐从对一套精神秩序的要求转变成为对法律权限的要求,西欧开始朝向一个由教宗领导的“基督教国家联合体”的方向前进。

——摘编自杨华明《试析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内在张力》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腐败和道德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会权威的怀疑。神学家们认为出售赎罪券背离了真正的基督宗教信仰,并强调“罪”只能通过正确的意志才能得到赦免。与此同时,神学家也越来越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将教宗排除在上帝与王权之外。国王推行相同的语言、文化和法律来加强国家的统一,逐渐使国王成为人民的象征和领导者。由于教会的长期存在和强大,直接遏制了西欧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兴起,逐渐形成神圣和世俗相分离而不可互相干涉的局面。

——摘编自黄志鹏《欧洲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权力扩张的原因及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西欧政教之争的影响。
2024-04-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诺曼征服前的英国,“没有一个以土地占有来服役且骑马作战的骑士阶层,没有封臣与封君的权利与义务的纽带,也没有封建的采邑”。由此,国王与贵族之间并未有“封建契约”存在。另一方面,在海峡对岸,诺曼底公爵以服骑士役为土地占有条件的封建军事封土制为基础,建立了强大而世袭的封建宗主政权。威廉公爵上位后,大力扩张领土,用武力摆脱了其封君法国国王的控制,并在1066年对英格兰进行了军事征服,将大陆的封建制引入英格兰。同时,他继承了原来英王的王位传递的血统权利与“王权神授”的神权政治遗产以及郡制、土地税等资源。从此,英王具有一国之君与封建宗主的双重身份与地位,建构起中古西欧第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权。

材料二   1215年6月《大宪章》问世后,作为国王与贵族群体之间签订的文本化的封建契约,要求国王循守“法律”,并对以往约定俗成的封建习惯作了明确而具体的条款化规定。由此,国王与贵族之间权利义务的“合理”关系不仅有了“法治”依据,标明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并且由贵族组成的委员会对之进行监督与仲裁,如国王违反,贵族即可实施“兵谏”。所有这些较之于此前国王与单个贵族所做的“口头契约”乃至国王在加冕誓词中对贵族群体所作的笼统承诺,理应对英国王权形成有力限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孟广林《封建契约与中世纪英国王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曼征服后英国封建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3世纪后英国封建制的新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经历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10661166年为第一阶段,因诺曼征服带来的军事、法律属性占据主导,经济特征被遮蔽,但仍然表现出潜在力量。11661350年为第二阶段,经济特征因盾牌钱和《买地法令》等因素出现而逐渐凸显。13501500年为第三阶段,货币支付和扈从契约的出现,表明经济特征已占据主导,这是封建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从经济视角来看,这是封建主义经济特征从被遮蔽走向外显和加强的历程,此为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演变的内在经济逻辑。

——摘编自黄春高《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演变的经济逻辑》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巴黎兴起一种全新的社交形式——俱乐部,它与沙龙的最大不同在于成员之间相互平等。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他们在人数与消费能力方面逐渐占据主流。随着收入与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中产阶层越来越愿意把时间与金钱花费在悠闲娱乐生活之上。人们活动范围日渐扩大,旅游业慢慢成为中产阶层可以企及的新活动,从此开启了法国人对度假的痴迷。从沙龙到露天舞会,悠闲生活方式转变的背后,是法国社会已经完成了从旧制度向现代社会的真正更迭。

——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视角分析英国封建主义经济特征从被遮蔽走向外显和加强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法国社交形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家国同构。自秦汉而下,宗法活动以社会上层贵族为中心展开,魏晋门阀士族是其代表。至隋唐,贵族型家庭制度逐渐瓦解。北宋时,“近世名门鲜克永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一些士大夫成为新宗族组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头呼吁,以尊祖睦宗为要旨,团结宗亲。其他社会阶层后来也开始效仿,慢慢地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宗族形态——“平民型宗族”。

——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宋代出现“平民型宗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指出宋代“平民型宗族”和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31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中后期,英国比法国较早地建立起强大的王权,英国贵族的势力因受到强大王权的限制远不如法国的贵族,但是,深受日耳曼人传统自由观念熏陶的英国贵族们绝不会成为对王权俯首帖耳的羔羊,单个贵族虽不足以和国王抗衡,多数贵族联合起来却能迫使国王签署限制其权力的《自由大宪章》,贵族与王权的较量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基本上呈均衡态势,由此产生了以兼容并包为基本特色的多元政治文化传统,既容忍对立方的存在,又兼容传统的思想与文化。


法国王权与贵族势力的较量却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在中世纪早期,法国境内许多贵族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远在法王之上,法王的实际统治仅局限在王室领地——巴黎地区之内。在中世纪后期,法王的实力急剧扩张,不要说单个贵族,即使全体贵族联合起来也不足以对法王的权力构成实质性的制约,法国出现了绝对的君主专制统治。

——摘编自雷恒军《制度变革的民情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中后期英、法两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英国贵族与王权较量的基本历程。
2024-03-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在帝道、王道、霸道三种治国策略中选用霸道,但他只是将法治置于极高的位置,并未忽略对礼治的选用。商鞅主张圣人不法古,不循今,认为在诸国争霸的乱世,一味沿用前代的礼乐制度和仁善教化的治国方略是不合时宜的,应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改革古礼古法,以争霸的具体形势制定新的准则。国家整体所应遵循的制度规范和限制的群体是除国君外的所有阶层。商鞅秉承以刑去刑,国治的法治思想,保证法令的严格执行力与权威,不会因先前的功与善而减轻刑罚。在重刑轻赏的理论构建中,商鞅并未否定的相关内涵,而是纳入到的整体概念之中,以便更好地执行法令。商鞅所奠定的国家政治思想及其价值系统逐步内化于儒家学说,成为历代专制国家的内法外儒、霸王道杂之之学,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摘编自于广海《两汉治策中的礼法并用研究》

材料二   12—16世纪,西欧大陆各国兴起了一场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运动。10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欧新兴城市开始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即主要基于民事和商事活动产生的社会关系。然而,已逐步沦为习惯法的日耳曼法简陋、注重形式等不适宜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不能承担调整新社会关系的重任。教会法目的在于维护教权统治,也不能满足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百年战争之后法王路易七世率先引用罗马法鼓吹君权至上,臣属皆卑的舆论。他在敕书中宣称打击破坏公理的强权势力,维护驯服的臣属,使主权得到伸张,是国王的应尽之责。到中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试图将法律中包含的神学因素剔除以弘扬世俗法,使得罗马法复兴运动在西欧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崔明轩《论罗马法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礼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16世纪西欧兴起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原因。
2024-01-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