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是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所宣扬的十诫,对十诫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十条诫命
1.除了耶和华神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6.不可杀人。
2.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偶像。7.不可奸淫。
3.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8.不可偷盗。
4.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5.当孝敬父母,使你在世得福。10.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妻子、财产,并他一切所有的。
A.基督教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B.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C.教会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基督教教条在西欧具有法律效力
2024-05-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2世纪以后,哥特式建筑风靡欧洲,哥特式教堂就是一个向信仰者敞开的“天国的窗口”,透过玻璃花窗,上帝把他的目光投向诚惶诚恐的虔信者;而在教堂正中高耸的十字架上,基督的痉挛的肌躯和痛苦的面容又把人的灵魂带人无尽的痛悔之中。哥特式建筑在欧洲的流行(     
A.反映了欧洲人民普遍贫困痛苦B.体现出工业文明时代建筑风格
C.是专制王权在欧洲兴起的反映D.表明基督教影响欧洲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欧洲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这表明(       
A.史家出身影响史书编写质量B.史书编撰受社会现实的影响
C.时代变迁导致史书体例变化D.史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2、13世纪,欧洲政府的档案(包括官员指令、财产契约、经济档案和司法记录等)数量大量增长,权力不再依靠个人忠诚来定义,权力的实施越来越少依靠力量,而是通过记载着各种声明、税务记录和皇家法令的羊皮纸来实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世纪欧洲(     
A.教育事业的发展B.自由城市的普及
C.皇帝权威的衰落D.人文主义的盛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以封建割据为基础的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一方面将忠诚指向领主、庄园或城市,另一方面又受统一的基督教的思想统治,都用拉丁文祈祷、传道、唱歌。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淡薄B.基督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势力
C.王权与教权长期竞争共存D.拉丁文成为通用的民族语言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早期的基督教认为,财富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后来,商人致富后向教会大量捐赠以证明收益的正当,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以得到社会认同;市民则将工商业活动中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生活要求和生活标准逐步提高。这表明(     
A.教会政治地位有所强化B.市民贫富分化开始加剧
C.社会财富观念发生转变D.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增强
2023-11-18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对欧洲的中世纪,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大约280字左右)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它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堕落的海

“在这千年之中,人类的意识处于梦寐或半睡醒状态”,有史家认为这一时期是“黑暗的时代”,地中海成为“堕落的海”。

材料一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

——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   

      

   图A                                                                                                                        图B   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


      
               图C     教皇为查理曼大帝加冕                                图D   英国贵族市民代表开会
(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联系史实谈谈你对“堕落的海”的认识。

贸易的海

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古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意思是产丝的地方),并且对丝的生产进行了种种猜测和想象。

材料三   赛里斯人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老普林尼《自然史》(作者为1世纪博物学家)

材料四   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

——包撒尼雅斯《希腊志》(作者为2世纪学者)


(2)材料中两位作者对丝绸来源的认识有何不同?推测两位作者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

结语

“地中海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地中海是世界的心脏,中圈、印度没有分事海洋所赋予的文明而被合理排除于世界之外。”

——黑格尔《历史哲学》


(3)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黑格尔观点的认识。
2023-11-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古西欧存在着多元的权力主体,主要有教会、国王和贵族。11世纪以后,新兴的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逐步成为又一权力主体。这一现象源于(     
A.教会权力的膨胀B.专制王权的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族国家的形成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王菲利普四世与巴黎大学大事记

1295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

1301

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要求免除房屋租赁税,遭到巴黎市长的拒绝。菲利普四世支持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
菲利普四世强调巴黎市长每两年必须当众用法语宣读一次所有特许权条款,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

1302

菲利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主教法庭审理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案件,该措施使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免于世俗法庭的审理

1304

巴黎城市长皮埃尔·朱迈尔公然违抗该原则,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

1306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学者,菲利普四世规定:学生和教师受到我们特殊的保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道路中都受到保护。

材料二   1302年,菲利普四世开创了三级会议制度,标志着封建等级君主制正式确立,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菲利普四世从巴黎大学还选拔了一班顾问,即“王家立法官”,专门探究罗马的各类成文法,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中,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神学院部分教师宣称,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菲利普四世派遣使者逮捕了年届古稀的卜尼法斯八世。

——摘编自高露《1215世纪欧洲大学特许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影响。
2023-11-05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