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2024-01-18更新 | 310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服饰最能体现财富、身份地位和意趣,因而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生活习俗的变化。晚明服饰的更新之快令人目不暇接。《阅世编》卷八记载,一些地区时兴宋锦、唐锦,尔后又追求汉锦、晋锦,不久“皆称厌物”。 而小康人家衣饰上无大红不穿,就连婢女也非以大红饰衣不可。八品官配着朝中官服,一些教坊司乐工的穿戴竟与朝臣无异,宫中打杂太监也穿起了蟒衣——图案仅比龙袍少一爪。更有甚者,只有皇帝才配使用的龙纹,也开始在民间出现,团龙、立龙等成为寻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人们似乎完全忘却了风俗生活中的种种限制,追求绚丽多姿的风采。除了服饰之外,住房、饮食、舆马及日用品等方面也是肆无禁忌。

——吴琦、耿新建《晚明风俗变异与民间消费观念的更新》

材料二   中世纪中晚期,狂欢文化及相关仪式、活动为法国所有阶层、性别和年龄的人所共享。上层贵族十分钟爱并支持各种狂欢游戏,也不惮于公开参与大众的狂欢。法国宫廷历来有举行和参加各种狂欢游戏的传统。1393年,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和若干高级贵族在一场宫廷婚礼中举行了一场吵闹游戏:他们化装成浑身是毛的野蛮人,一边不知所云地嚎叫,一边挥舞着狼牙棒,“像魔鬼一样”疯狂地舞蹈。在基督教大斋节来临之前的狂欢节期间,人们大快朵颐、佩戴面具、身着奇装异服,暂时抛弃世俗身份和等级地位差异与各种繁琐严厉的束缚,尽情欢乐,享受禁欲生活主导下的短暂快乐。在许多地方,狂欢游行是属于驱逐群体恐惧和寻求神灵保护的宗教仪式,也是处理某些特定群体事务尤其是违反群体利益事务的手段,因此具有地方自治和加强群体内部凝聚力的意义。

——摘编自唐运冠《法国中世纪晚期的狂欢文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明与中世纪中晚期法国社会“狂欢”现象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法两国“狂欢”现象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丕平献土说明(     
A.西欧封建统治者加强对教会的控制B.基督教会与封建势力是相互利用
C.西欧采邑制度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D.教皇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2023-11-29更新 | 102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早期的基督教认为,财富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后来,商人致富后向教会大量捐赠以证明收益的正当,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以得到社会认同;市民则将工商业活动中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生活要求和生活标准逐步提高。这表明(     
A.教会政治地位有所强化B.市民贫富分化开始加剧
C.社会财富观念发生转变D.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增强
2023-11-18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5 . 对欧洲的中世纪,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大约280字左右)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王菲利普四世与巴黎大学大事记

1295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

1301

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要求免除房屋租赁税,遭到巴黎市长的拒绝。菲利普四世支持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
菲利普四世强调巴黎市长每两年必须当众用法语宣读一次所有特许权条款,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

1302

菲利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主教法庭审理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案件,该措施使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免于世俗法庭的审理

1304

巴黎城市长皮埃尔·朱迈尔公然违抗该原则,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

1306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学者,菲利普四世规定:学生和教师受到我们特殊的保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道路中都受到保护。

材料二   1302年,菲利普四世开创了三级会议制度,标志着封建等级君主制正式确立,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菲利普四世从巴黎大学还选拔了一班顾问,即“王家立法官”,专门探究罗马的各类成文法,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中,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神学院部分教师宣称,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菲利普四世派遣使者逮捕了年届古稀的卜尼法斯八世。

——摘编自高露《1215世纪欧洲大学特许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影响。
2023-11-05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7 . 中世纪时期,欧洲神学家从《圣经》中引申出寡妇守贞不二的理论,力倡宗教禁欲主义。庄园主们为增加劳动人口则“百般纵容寡妇们结婚,如果她们拒绝或拖延,就会被罚款”。这反映出中世纪的欧洲(     
A.宗教的地位高于法律B.教会与王权之间存在矛盾
C.神权与世俗权力并立D.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有学者指出,13世纪晚期的教皇政权的政权模式和政治面貌,正是早先一个梦想的直接产物,就是把教会建设成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精神动力源泉。根据材料,教皇政权实现的条件,以下不正确的是(     
A.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B.形成严格的教阶制度
C.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D.工商业逐渐复兴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中世纪,基督教教士们的主要任务是宣讲教义,声称人生而有罪,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但修道士为指导信徒,不得不教授他们读和写,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所必须的艺术与科学,如书法、绘画、音乐和历法知识。这体现出中世纪基督教(     
A.传承并发展了传统文化B.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不断强化
C.对社会具有双重性影响D.推动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社会的多样性:当时西方新的多样性社会的组成部分有以下这些:取代皇帝的命令而起的独立教会,代替帝国当局的一群封建君主和封建主,取代罗马时期奴隶种植园、各自开垦荒地的自治的采邑,不久后以其来自城市的有独特力量而于贵族、高级教士、最终于君主颇为不利的新兴的商业阶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1)依据材料一,选择一个恰当视角,对欧洲社会成员的构成进行分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庄园的基本特征。
2023-09-05更新 | 22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考前训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